【摄影】菊之焰

菊之焰

文/刘立军    图/东门国平

【镜头下的故事】一提到菊花,可能更多的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满城尽带黄金甲”,那是一场豪门盛宴,不仅仅是因为张艺谋的那部大片,更是因为那个故事以及故事中的人。但是,我却有点不喜欢那个场面,总觉得那是一个长着“挤挤总会有的”模样的商业广告,是暴发户们的炫耀。

当然,含蓄一点的人看到菊花,肯定会想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那山”的陶渊明。然而周敦颐的一句“晋陶渊明独爱菊”也就说明了陶渊明的尴尬与孤独。同时,因为“此花开尽更无花”,所以在古人的眼中,菊花是伤感的,是柔弱的,一句“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写出了苏轼的怜惜,甚至大诗人李白发出了“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的慨叹,而最难忘的就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但实际上,喜爱菊花的不仅仅是陶渊明,认为“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的杜甫是爱菊花的,能够写出“菊花如志士,过时有余香”“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朱淑真自然是爱菊花的,而认为菊花“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的诗人梅尧臣大约也是爱菊花的,能够许诺“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的黄巢也肯定是喜爱菊花的。与前者不同的是,在后者的眼中,菊花是刚强的,是坚贞的。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我是不喜欢柔柔弱弱的菊花,我只喜欢摄影师镜头下张牙舞爪、生气十足的菊花。不仅如此,我也不喜欢陶渊明式的生活。因为那只是中国古人的一种梦幻生活,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人来期盼那样的生活无疑是痴人做梦。

我一直在想,这东晋的陶渊明如果穿越到现代社会,仍然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会不会被饿死。我不否认,这陶渊明不是一个绝对的懒人,因为他也曾经“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只是在如今这个重结果更甚于过程的社会,他肯定不会被领导所喜欢的。

之所以命名为菊之焰,就是因为喜欢摄影家镜头中菊花这种张扬的性格,这种恣情怒放、不为世俗所约束的生命状态。展示生活中的美好,记录生命历程的每一次真实,每一份感动,这里是“行走在乾县”,欢迎您的参与,欢迎您的关注,点赞留言,批评指正。

原创不易,转载分享请标明出处,敬请合作。

展示生活中的美好,记录生命历程的每一次真实,每一份感动,这里是“行走在乾县”,欢迎您的参与,欢迎您的关注,点赞留言,批评指正。

所有文稿要求原创首发,文责自负。稿件须注明作者姓名、联系方式电话、电子邮箱和微信号码。文中配图有特殊要求者,可以将图片打包一并发送至投稿邮箱。作者简介不超过100字。作品发表后所得赞赏低于5元的,留作平台运营;超过5元的,30%留作平台运营,70%返还作者。投稿邮箱为:1147267625@qq.com。请勿一稿多投,所有投稿审稿期限为一周,一经采用。主编会给您通知,作品发布后会给向您发送网页链接,便于您转发分享。所有赞赏结算时间为作品发布一月之内。预留作者微信号码是为了便于发放赞赏。

“行走在乾县”是一家以个人原创为主的文学公众平台,以推广乾县乡土风俗文化为主,间或涉及教育、文学随笔、影评、图文故事等。

作者简介:刘立军,笔名乾州蕞娃,又名终南鲁人,初中语文教师,性木讷,爱文学。俯仰天地间 ,自知无所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陶渊明 他来了,带来了一阵阵菊香,带来了与自然相合的阔达心境。面对官阙,他选择了归园,选择了自然的那份恬适。他追求...
    彭小艾阅读 3,502评论 19 62
  • “诗书优游”平台、频道和主播介绍及百合的往期分享合辑 本期分享 寒露时节“菊始黄华”时没能赏菊,但菊花凌霜耐寒,立...
    诗书优游的百合阅读 1,316评论 0 0
  • “诗书优游”平台、频道和主播介绍及百合的往期分享合辑 本期分享 寒露时节“菊始黄华”时没能赏菊,但菊花凌霜耐寒,立...
    Senoradude阅读 2,428评论 0 1
  • 2017年4月28日,吃过早饭,和往常一样来到了柳枝飘飘、花香扑鼻、书声朗朗的校园。 走进校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走...
    程水丽阅读 196评论 0 0
  •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担任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岑导。欢迎大家来到崇左市宁明县,你们可以看看周围,这里...
    哈喽岑阅读 95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