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冒险是一件极具魅力的事儿,但我还是不敢。那种说走就走的旅行、敢爱敢恨的任性,我做不来。
因为我总是怕,怕我将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之后,没有生。
毕竟,忙忙碌碌、人来人往的社会没给普通人留那么多后路。
所以,我劝你也不要莽撞。
我有一个好到穿一件背心的同学,就是那种十年不见依然不会尴尬的亲同学,突然从幸福生活中冒出来,和我好一顿倾诉,如今的生活有多么不堪和难以忍受。
最后的结论就是:一辈子那么长,我不想总这么憋屈自己,我要离婚。
我听前面的倾诉部分,并不惊奇,哪个从姑娘到嫁为人妻的女孩都曾迷茫过,都得抱怨:“这个人不是对的,这种生活不是我想要的一生”,这很容易理解。
可是对于同学脱口而出的离婚,我就不敢苟同了,我肯定是要劝的。
我噼里啪啦打了好多段话,举了好多例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她,决定前请三思。
她最后说:饭饭,看到你那句话,我瞬间泪崩了,你把我说服了。
哪句?
“因为你以为正确的那条路往往更难走啊”。
曾看过一部电影印象特别深刻,大意就是一对审美疲劳的夫妻,一生都在离婚。
很多次都实在看不下对方的行为,忍无可忍要离婚了,但都被其他的事打乱了,婚离不成又继续过,过日子的时候又忽然被一些小细节打动了,想着幸好还没离。
这样,等下一次离婚到来的时候,离之前的犹豫就会多一些,这多出来的犹豫往往又会被其他的事件打断。
就这样一路打一路离,一路都没离成,到最后的结论是:婚姻关系比你想象中要稳固。
所以,如果你此刻不那么爱自己的老公和家庭了,那就先爱着。因为你不知道哪天发生哪件事,你突然就很爱他了。
先爱着这件事,比你换一个人重新爱,重新失望,划算多了。
请原谅那些前怕狼后怕虎的朋友们,她们总是会在你有一个新的念头时,率先提出质疑,比如离婚,比如跳槽,比如远走他乡重新开始。
但也是她们在身后死死地拽着你,你才在任性离婚前,稳住了歇斯底里的情绪,做出了最利己的选择。
我刚毕业的时候,身边很多同学都在或多或少地承受着从象牙塔初入社会的阵痛。
有的人懒觉睡习惯了,受不了每天早起上班,天天迟到天天被扣工资。有的人看身边同事哪儿哪儿都不顺眼,不是太会拍马屁就是太虚伪。也有的人始终学不会如何与领导不卑不亢地相处。
周末的QQ群里总是会很热闹,各种抱怨吐槽,我们都习以为常了,可是抱怨之后,大家到了周一还是四散开去,该上班就上班,该和同事赔笑就赔笑,该给领导拎包就拎包。
同学W在群里特别嗨地同大家宣布自己打算同全班毕业生签的最好的跨国公司say byebye 的时候,大家的话语,出人意料的统一。
他们纷纷倒戈了。
“累点钱也多啊”“找到后路了?”“下一个能比这个好?”
总之,先干着吧。
当然,有些人,天生是属于冒险的。
就像我上面提到这个同学在一个月之后还是辞职了,离开了,创办设计公司养活了十几个人。
但是离开之前,和当地同学见了无数次面,论证了无数次,最后才做出的决定。他现在依旧很感谢同学们阻拦过他的那三个月。
是那段时间,让他亲眼目睹了同样有野心的人怎样惨痛地倒了下去,也让他看到了他们又怎样不服气的颤颤巍巍地站来起来。
别人的执着打动着他,让他更加确定,自己是有决心承担无法预料的失败的。
但也是那段时间,给了他更充分的机会,去了解到他之前作为普通的上班族所不了解的创业圈儿商业机密。
等待不吃亏的,它帮你收集经验,帮你选择时机,帮你把风险指数一再降低。
那谁不是说了么,命运总是青睐那些已经做好了准备的人们。
转身之前,先停个三五秒。
如果你此刻不得不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那就先做着。
如果因为不喜欢某件事情或某个人,你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离开或者绕路,那多半是身上的消极因素在吞噬你了。
逃避不是上上策,任何事情都有豁然开朗的那一天。
对于工作,你可以骑驴找马,在保证温饱和生存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兴趣利用业余时间去寻觅和探索。
真正适合你的路,从来不会嫌弃你去得晚。
对于婚姻,你可以不那么挑剔,在改变自己尝试着去好好经营的前提下,再去给爱人下判定结论,假以时间的守候和琐事的携手,你和爱人会守得云开见月明的。
当下,你以为正确的那条路,往往充斥着更多机会,和更多陷阱,没有哪条路是已经写好了康庄大道等在那里的。
当下的路走的不舒服了,可以换条路走,但请你先走着。
过它三个月,你且再看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