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我国,燃放爆竹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传说,先人燃放爆竹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动物。“年”总是在新旧交替之际,下山掠物、伤害百姓。于是,先人们只得躲到山中受冷挨饿、担惊受怕地熬些日子。直到出现了爆竹,新年才变得温馨祥和。如今,我们没了避难的担忧与不安,有的是迎接新年的喜庆和欢娱。
小时候,特别惦记着过新年。
新年第一天的早晨,我总是被一阵接一阵“哔哔叭叭”的爆竹声唤醒。爆竹声后,硝气升腾,“红运”铺地,出门就感觉到喜瑞祥和的气氛。不多时,“送麒麟”的队伍闻声而来。只见他们身穿长袍、头戴锦帽,抬着“麒麟”,敲着锣、打着鼓,嘴里还不停地哼着祝福的小调。燃放好爆竹的人家看见了,便站立在自家门口耐心等待“麒麟”的到来,并不急于回屋。主客见面后,相互鞠躬作揖,彼此寒暄一番,主人象征性的接过“麒麟”,再赏过红包,才在“送麒麟”队伍的连声道谢中,返身进门。“麒麟”则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向别家去了。
新年里,孩子们最盼望的事也许就是压岁钱了。压岁钱是由长辈们发的,为的是勉励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学有所成,学有长进,好好做人。同时,也把祝福吉祥的心愿一并寄托进去。家乡也有发压岁钱的习俗——在我们熟睡之后,长辈们便会陆续把红包悄悄地 “压”在枕头下面,待我们次日醒来之后,自行寻找。送走“麒麟”,我们总是急切的回到家中,从睡枕下取走属于自己的那份压岁钱。记得有一年春节,我和三哥回屋找压岁钱。当我们看着床上凌乱的被褥时,哥俩一商量,便象模象样地叠被、理床。没想到,被褥下竟然也压着一个红纸包。于是,我们拿起红包,返回到院子里,向爷爷讲述了事情的经过。谁知,爷爷却笑着说:“这是给你们额外的压岁钱。”看着满脸疑惑的小哥俩,爷爷又语重心长地说:“多一份耕耘,必能换来多一份的收获。过完年,你们又大了一岁,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定要多做些。明天,你们就从叠被子开始吧!”
于是,我们带着那平添的喜悦买来爆竹,与伙伴们分享。顿时,庭院前、田埂间、小河旁,此起彼伏的爆竹声把喜庆的心情流露得淋漓尽致,把热闹的气氛传染给村落里的每一户人家。
如今,爆竹与人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和割舍不断的情结,成为喜庆日子里重要的组成部分。每次,当爆竹声起,我仿佛从那清脆的音符中再一次聆听到了爷爷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