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医基础:阳虚可以口不渴,为何也可以口渴

前几年因为扶阳讲记,思考中医,让火神派真的火了,当然理论和治疗都是很不错的,我在临床上也是很注重阳气。

我今天来说一说阳虚的症状具有两重性。

《素问·调经论》云:“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景岳全书·传忠录》说:“阳虚者,火虚也,……阴虚者,水亏也”,可见阳虚是指机体的阳气亏少、乃至脏腑机能减退,从而表现为一派虚寒的证候。

提到阳虚的表现,医生都会想到主要有畏冷,肢凉,自汗,不渴,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舌淡胖,面色白,脉沉迟无力等等。然而,这只是阳虚证候的一个方面,或者说只是阳虚的“一般”证候。

疾病可不会像教科书写的一样的,所以我们对于某些中医说的也得辩证看,或者说举一反三。

我们的理论源于黄帝内经,但是呢,随着时代发展,科技创新,中医也得与时俱进。古人有些还是局限的,不能说没有错误,或者说古籍有脱落。

言归正传,阳虚还可反映为另一方面的“特殊”证候。如少汗或无汗,渴不欲饮或渴欲饮热,大便秘而不通,尿少不利或短黄,面色泛红如妆,唇舌紫暗,脉弱而数等。阳虚的这些症状,临床上也是屡见不鲜的

阳虚的症状具有两重性,这是因为人体的阳气、一方面能起温煦推动作用,关系于气化,另一方面又有司开合的功能,涉及到汗、尿的收摄与排泄等之故。

阳虚之证,或见便秘,尿少,口渴,脉数等、常有人认为是阳虚的假象。其实这些症状对于真寒证来说,确实为假,可称之为真寒假热,但将其识之为阳虚的假象则不可。

因为所谓假象,应是与疾病本质相反的表现、而这些症状则仍是阳虚本质的反映。

如阳虚生寒,阴寒凝结,肠道失却温煦而活动迟缓不运,故可导致腹部冷痛而大便秘;所以有些人便秘,尤其是老年人,我很多还真不用苦寒泻下药。

命门火衰,气化无权,不能蒸腾津液,泌别尿浊,故可见尿少而浮肿;这时候我们用肾气丸,真武汤都可以。

阳虚卫表不固可致自汗、但阳虚蒸化无力则常致无汗或少汗;阳虚气血不荣,多见面色淡白,而阳虚血行瘀滞,则色见紫暗;心阳不振,鼓动乏力,虚阳浮动,则常见脉数而无力;面色泛红如妆,则是阴盛于下,虚阳浮越于上的表现……

所以我晚点会说,有瘀血的征象不一定是瘀血,也有可能是阳虚引起的。还有一般脉数是热证,但无力呢,也可能是虚阳浮动所致;另外口渴,阳虚不能蒸腾气化,水津不布,也会引起口渴,我好几个患者都是通过补阳来治疗口渴的。

由于这些症状正是从另一角度揭示了阳虚的本质,所以在辨证时切不可将这些症状视作假象而予以舍弃。对阳虚所表现的两重性症状,只要从阳气的不同作用机制去认识,则并不难理解。

阳虚症状既然有两重性,既可是此,又可是彼、临床如何掌握?首先是“阳虚则寒”,说明阳虚应是久病体虚,以经常畏冷肢凉为主要表现,其次阳虚的“一般”症状往往同时出现,而其“特殊”症状则常不会同时存在,因此只要全面分析,并不难抓住疾病的本质。

再次,从这些“特殊”症状。亦可区分其实质,如口虽渴但欲热饮而饮亦不多、大便虽秘而便质并不干燥,脉虽数而必然无力,虽面红如妆而下肢必然厥冷等,这与实热证、阴虚证等,自不相同。

所以,我一直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这些都是收集证据的过程,证据越多,距离真相越近。

这就像破案,需要人证物证一样,中医看病也一样,看舌,摸脉,问诊,望诊,甚至腹诊缺一不可。、

这个我还提一句,门诊经常有人进来说,医生,给我把个脉,单单把脉能看病吗,让我来说,就太片面了,也许有人会说这人太厉害了,把脉就知道疾病。

那我换个说法,如果破案,就一个人证,你会说案子破了吗,显然不会,至少还得有物证吧。因为人证可能说谎,摸脉也一样,也可能是需要舍脉求证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病机 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制。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变化,与患病机体的体质强弱和致病邪气的性质密切相关。 ...
    之筱阅读 8,785评论 0 1
  •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 1.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 2.《黄帝内经...
    觉慧了悟阅读 4,101评论 0 2
  • 如果需要原文档(因文体限制,部分表格无法呈现)请联系QQ1769090563 本文由中医仲景协会整理收集 《内经选...
    陶墨阅读 35,002评论 0 33
  • 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制。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变化,与患病机体的体质强弱和致病邪气的性质密切相关。 邪正盛...
    蓝蝶_8263阅读 2,929评论 0 0
  • 八纲,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 疾病的表现尽管极其复杂,但基本上都可以归纳于八纲之中。 疾病的类...
    在成长的娟娟阅读 4,606评论 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