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件事:
想要微信读书排名第一,耽误了真正该做的事
读书焦虑症没有了,三分钟热度又跑出来了!
刚开始乐此不疲,想和第一名一较高下,将其远远甩在身后。
最后好处是:虚荣心得到暂时的满足。
可坏处就多了:
一是偏离既定目标,导致该做的事没有做;
二是分散精力,看书时总想着名次,看着看着就走神,甚至边看书边看名次。
发现状态不对劲,赶忙叫停。
问自己今天的任务是什么?这个名次跟任务相关吗?争取名次的做法有意义吗?读书不应该是以提升自己为目标吗?
就算想要比别人读得快、读得多、读得久,如果只是为读而读,真的有意义吗?
之前就劝告自己,山外山人外人,论读书的数量,肯定是比不上人家的了。
那就只有拼质量,用好一本书胜过读十本。
如果只是拼一个名次,还不如不读,不如去做别的事,紧张又心累。
好在理智战胜感性,乖乖去完成目标。
虽然最后,读书时长已落后5小时,但很充实与满足。
因为自己并没有浪费时间,在这落后的五小时里,不仅达到目标,还超额完成。
内心的满足是区区第一名带给不了我的。
感谢自己能及时觉察并改正。看来,还是需要时刻提醒鞭策自己,不然心里的小怪兽又出来兴风作浪。
第二个麻烦就是:三分钟热度又跑出来了。
刚安抚好自己“读书焦虑”的情绪,好家伙,又有新问题了。
自己有个小毛病,看书喜欢边看边淘。
这本还没看完,觉得那本名字新鲜,想看。
结果,翻开没看到一篇,就觉没意思。
本想秉持“一书未完不看他书”的原则。奈何事与愿违。
看久了就视觉疲劳,大脑不够用。
这时看另一本书,反而能刺激大脑,活跃神经。
就出现了“三本齐看”的局面。
“一书未完不看他书”的原则,好处是一气呵成,成就感和收获都很大。
自己也坚持过,后来忍不住。
再者,实在看不下去却硬看,于读书也不利。
万一这书本不值得仔细看呢,非要一条路走到黑?又或者导致自己阅读兴趣没了,不因小失大吗?
但是吧,贪多嚼不烂。什么都想看,最后什么都得不到。
这个度很难把握,既要保障阅读兴趣,又要保障有收获。
想了想,先从自身和外因解决难题。
从外因上:
⒈找靠谱的书看。既保证有收获,又杜绝自己找借口。
⒉挑书时,多看评价、多搜索、及时止损。虽说别人的评价不能全面代表这本书,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⒊做正确的事。先读最紧要的、目前亟待解决的,然后想看的书往后推,添加心愿单。
从自身上:
⒈思考情绪背后的逻辑。因为什么感到厌烦?想打游戏所以找理由?觉得很累想休息?这本书翻译不行?这本书排版看着很累?写下来。
⒉看清自己内心真实想法。为什么厌烦、浮躁?原因是没把阅读当一回事,并不觉得一点一滴的积累会给自己带来什么。
⒊赋予读书重大的意义。把每一本书当成是与老朋友对话。每读一本书,都能给自己带来实际收益,比如:读完这本,我能赚1000块钱。形成正反馈。
阅读的路上并不平坦,在自己没完全把阅读当成习惯和兴趣之前,需要去克服困难,抵制诱惑。
不止是阅读,还要有思考、输出、行动。
想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四者缺一不可。
只有思考,就只是方法论。没有计划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实践,复盘是空洞的。
这个过程很挣扎,比起不思进取、庸庸碌碌的后半生,真的不算什么。
肯定会有新问题等着自己去解决,感谢自己不放弃,感谢自己一次又一次救自己于水火。
真的很感动,能及时醒悟、正视自己、鼓励自己、反思行动前进。这样的自己,一定会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