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完全出于功利去买一本书
相信大家都在简书首页看到这本书的销售文案了。昨晚看到,很激动,地买了。
这是我第一次,如此功利地买一本书,因为我就是奔着学习简书写作而去的呀,我就是想研究那些简书热门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呀,就是想学习怎样可以快速地成为签约作者呀,所以对我来说看这本书本身就带有「不纯」的目的。要知道,有iPhone6s(为了阅读方便狠心买的)、有kindle、且害怕搬家的北漂,只有《百年孤独》《红楼梦》这类书我才会考虑买纸质的。
当我发现自己内心如此“龌龊”的时候,我觉得好委屈,好想哭。为什么,原来自己变成这样的人,如此急躁,如此功利,像现代大多数人一样的浮躁,我不甘心。所以我当时犹豫过,觉得自己不该如此,这本书不应该买,一它会坏了自己的品位(自己动机不纯),二在简书APP看文章就可以啊为什么要买书(还不是因为穷)。但我还是买了,因为我承认自己功利,承认自己肤浅,同时为自己有这样的想法而羞愧。我想勇敢面对自己的野心与欲望,也应直面自己的不堪,自己本就不高尚,装什么高冷呢是吧。
人在越穷的时候越喜欢买书
在北京买过几次书,以及养成了看到有人推荐什么书的时候就手痒痒上网买地习惯。我得出的结论是:人在越穷的时候越喜欢买书。因为你知道,你那仅有的一点点钱不论买什么东西都显得杯水车薪,买书是性价比最高的,同时也是最能装逼最能安慰自己的;因为在你穷得时候你有危机感,出于奋发你买书,出于寻找安全感你买书,出于一种对知识的盲目崇拜你买书,总之,书的精神慰藉对于饥肠辘辘的你而言是最体面最有治愈效果的。
我穷过,并正穷着,所以我明白了如此深刻的道理。看书的速度比不上买书的速度,虽然日后看到未看完的书有啪啪打脸的耻辱感,然而你看到属于你的书你首先是满满的满足感啊。生活已经在苟且,看见书就看见远方的曙光。在我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我就会对自己说:看书呀!书不能告诉你该怎么办,但起码你有了底气,起码此时此刻你不算是在虚度光阴。感谢那些穷的时刻,可以激励自己发奋看书,毕竟手上有点钱的时候我们想到的娱乐方式都是出去吃啊和啊逛街购物啊!
我一定要努力,但千万别着急
今天敲下这个题目的时候,对16这个数字一脸茫然。原来16天了,而我坚持过来了吗?我取得什么样的成就了?我对得起自己的初心与雄心吗?答案是,我只能给自己打59分。
苦笑,笑自己当初的狂妄。看见别人的光芒,总以为是轻而易举的事,执行起来方知自己不堪一击。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只是不会有人喜欢晒出自己背后的努力,因为努力是需要我们去想象的,那才是对它的尊重。所以我应该买下这本书,时刻警戒自己:你离目标,还有多远?你现在的付出,配得上你的野心了吗?纵然它时刻打我的脸,我也应该悬梁刺股,它会是对我最大的鞭策。
昨晚看到时还觉得这个书名太没有冲击力了,用一句鸡汤做书名好像不是书名高大上的行为。然而今天敲下这句话的时候,热泪盈眶。因为这说的真特么就是我自己啊!我有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但是我没有告诉自己:千万别着急!而我目前的一切,能体现的是我的「着急」,而非「努力」,典型的“虽然长得丑,但是想得美”。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老实说,冥冥中我觉得这是简书对我的回应。在我想成为简书签约作者的第16天,它告诉我:
「你一定要努力,但千万别着急」
如果我的征程是星辰大海,那这一刻我感觉就是我头像大海的石子第一次给了我一个回声,叮咚——清脆,响亮。它不是喜讯,是一种鼓励和提醒,它让我明白,只要付出努力,每一个梦想都会得到回应的。放下头脑的狂热与急躁,只有明白到这条路本就漫长且不承诺回报,仍然义无反顾,才会走到终点看到风景。
我一定要努力,但千万别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