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禅子(宋超)
2017.1.7 | 日修总结记录
昨晚与光伯见面,聊了三个小时依然意犹未尽。作为满天星公益的创始人,光伯踏实、出色的领导能力和格局,五年来已经把满天星打造成中国儿童阅读公益领域的引领者。每次与他相谈,都受益匪浅。
1. 人、钱、战略:CEO无论如何还是要专注这三件事
作为创始人,不同的CEO有些不同的天赋。有的因为具备超强的销售谈判能力,有的热爱打造产品,有的特别能团结一批人。但是组织发展成型之后,作为一个组织的负责人,他必须懂得授权,把自己的精力放在找人、找钱、定战略这三件最重要的事情上。即便其中有些他不擅长,也要逼着自己学起来。
知难行易,光伯在这方面比我做得好,要好好努力。
2. 公益和商业本质上区别不大,只是买单者不同。
北辰青年从公益走到公益与商业结合的「社会企业」,一路见证了大众对于公益认知的种种解读。有人觉得公益就是转移社会财富,有人觉得公益就是做好事行善,还有人觉得那些做公益的都是动机不纯。
光伯一直以公益模式推动满天星运转,满天星有着完善的理事会监事会机制。然而最核心的,是当你在和光伯讨论之时,聊到产品本身、模式的可持续性、用户分析、人才培养,你不会感觉到这是一个传统视角里的公益组织。
光伯做满天星时候的专业度、对模式和产品的要求,让人刮目相看,根本没有因为所谓「我们只是个公益组织」而打半点折扣。
建立一个组织是为了解决某个社会问题或需求,公益和商业本质上都是为了这个使命而生,唯一不同的只是买单者不同而已。在本质上这两类组织没有区别。
而现实中,人们会对二者做出很明确的区分。这种区分的结果常常有这两个:
商业中有人说我又不是做公益,于是不管社会责任和真正社会问题解决,肆意赚钱,能捞一把是一把,往往很快死掉。
公益中有人说我又不是商业机构,于是不用商业模式中的产品、可持续、成本收益测算要求自己,公益沦为自我感动和陶醉,效率极低,浪费社会资源。
表象的组织方式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究竟在做什么。
见过一些做公益的人,组织运转得浑浑噩噩,也不思进取。说起产品优化、用户需求分析、成本测算,他就跟你说:「哎呀我们只是做公益而已,跟做商业公司不一样」。
他们手里有时候拿着政府基金会百万千万的捐赠,就那样拍脑袋胡乱花掉了。
这时候,那句「我做公益而已」只是你的托辞。
说句不敬的话:你要么是懒惰,要么是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