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近一反,社群的活跃和收入都遵循一个基本原则
2009-2013年,自媒体的主要阵地是微博,平均每100个粉丝一年可以为微博账号带来12元的广告收入。
从2015乃开始,微信公众号成为主流,平均每个粉丝一年可以为自媒体带来广告收入36.5元。如果自媒体尝试电商,每个粉丝会在一年内再度贡献约80元以上的收入。
2016年,社交进入直播时代,打赏成为部分自媒体主要收入来源,人均每年打赏金额在30元左右。到2016年底,随着知识付费的兴起,社群的会员收入又开始增长,常见的方式就是人均299或者199的会员费。
广告收入、电商收入、内容打赏收入,都处于上升趋势,给自媒体带来是收入也越来越多的同时,粉丝变得越来越贵。很多自媒体采用微信群的方式运营粉丝,但是他们慢慢发现,随着刚开始的活跃,粉丝在微信群的活跃度越来越低,最终变成了沉没的大多数。
那么,到底一个用户的价值如何体现,作者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一个分析图:
这张图给我们展示了几个现象。
1:并不是社交网络规模越大,单个用户价值就越大,比如微博和推特用户价值要远低于陌陌。用户价值高低取决于社交关系的强弱,活跃性等。
2:并不是市盈率高的社交网络,单个用户价值就高,网聚效应会帮助平台获得更大的收入空间。
其中微信和陌陌是两个典型的例子。良好的社群关系,才拥有更高的用户黏性和平台价值。无数活跃的小群组建都遵循一些原则。
1:相近地域:用户对1000米之内的信息最敏感
在产品的及时引爆后,通常会迅速衰退,但是小群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更好的用户留存和黏性。对于陌生人而言,距离是一种重要的关系,决定了社群的发展或者更强关系的构建。
2:相近兴趣:用户只关注和自己相关的问题
在“走心问答”和“朋友印象”两款产品中,都有基于个人的全方位信息,来与陌生人做交友匹配的功能,这个功能的设计出发点就是相似的个人兴趣。在社交网络中,相似兴趣催生出垂直社区和大型社群。
3:相近年龄:占比87%以上的年轻人,帮助快手一飞冲天
2014年7月份快手从日活用户百万,到2015年初就已经达到千万日活,2017年快手的日活用户超过7000万,其流量消耗甚至超过了微信。我们通常认为快手是三四线人群为主,但是其实不然,很多一二线城市人群也是快手的用户。但是快手的年龄段中,90后用户占据了87%。
快手的CEO华宿在一次腾讯内部的分享中谈到了快手快速增长的背后原因。
一方面得益于产品的算法,提升了分发效率和用户体验。
另外一方面得益于年轻人群,快手刚从GIF图片转为短视频社交后,吸引了一大批年轻、爱分享的用户。
现在快手共享日均消费60分钟、每5位活跃用户就有1人会上传原创视频。目前快手的注册用户超过5亿。
前面讲到了一个优秀社群的三个相近,包括地域、年龄和兴趣。社交网络的崛起是以信任为基础的。信息在关系链中流动。关系驱动的威力就十分巨大。三近协助无数用户聚合形成社群,或者在社群中扩散和传播,停留和活跃,如微信读书在读书群自然扩散,吸引来更多新用户;而“一反”这是指在相互相近中,那些协调而又冲突的两方,比如男女性别相反,甲乙双方和供需双方需求相反等。社群形成了强大的号召力和黏合力,一反则协助打开商业化的大门。
实力相近的两名素不相识的马拉松爱好者,很容易在相互跑步的过程中形成互助和互动。那么这种“三近一反”的社群关系能让产品有高转化率和快速增长,同时也有稳定的用户活跃率和留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