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发现和应用自己的临界知识。
【1】为什么临界知识能四两拨千斤?
提到麦肯锡的方法。
快速界定问题——结构化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方案——快速进行验证试错。(关于借鉴还是抄袭,可以用这种模型去分析)
如何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
从可靠的基础科学当中去寻找。
亮点:心理学知识可以作为一个概率判断工具,就是说大部分情况是这样的,比如从众效应,权威效应。
一是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的重要知识。【这里面有一点体会是,学习这个领域的知识,你是先知道它的规律,再去知道它的应用呢,还是自己通过大量的案例去找规律,这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对于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最好的方式是你先知道一般的规律,然后知道它的应用,通过不断的去掌握它的应用,打通规律之间的规律。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就是我们在学习数学物理学的过程当中一样,如果我们自己去研究公理定理公式,非常的困难,如果别人告诉我们他是怎么用的,怎么得来的,然后我们去用,我们在用的过程当中再总结出自己的心得,那么我们更有可能把它用好】
第二是找到重要的知识和原理的原始出处。举例1万小时定律。
人的共性:及时享乐,厌恶风险,能根据感知到的认识做判断。
天赋与学习临界知识的关系。
探索尝试寻找到自己的热爱,也就是天赋,那就是最成功的事情。【你的优势就是那些让你感到自己很强大的事】
如何应用临界知识?
总结出临界知识是用到了归纳法。应用临界知识非常的困难。要在不同的场景和时间里面去应用理念知识。
学习之道的作者乔希维茨金。【成为顶尖选手并没有什么秘诀,而是对可能是基于技能的东西有更深刻的理解】
关键的预见性认知:我们的决策是基于我们获取信息的质量。阻碍我们获得关键的预见性认知的是:一是应急反应,二是单因果思考方式【我的理解就是本能反映和线性思维】举例穷人思维:穷人的带宽被危机占满了,没有空间来考虑长远。
【结构性反应与系统化思考方式】就是方向判定和系统思考,就是在问题面前不能抠细节,而是要去找它背后的底层原因。
解释问题的三个层次。【现象解释、技术规律解释和通用规律解释】
对问题的预见性认知=规律+信心的质量和数量。
我们预见性认知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问题的界定,就是我们面临的问题究竟是什么?【我非常喜欢这一点,就是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不能找到真正的问题和界定问题非常的重要,在我的生活当中遇到这种例子特别多,有时候就是因为界定问题跑偏了而南辕北辙】【好的答案来自于好的问题】
用临界知识构建自己的能力圈。
什么是能力圈?就是你真正擅长懂得的知识组成,而且在这个领域里,你比90%的人要做得好。
查理芒果说:不能界定边界的能力,称不上真正的能力。
【在自己的能力圈当中做重要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