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告诉你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四个“小技巧”,比单纯讲“大道理”管用得多。
亲子阅读其实是一个说烂了的话题,百度一下“亲子阅读”可以搜出5,500,000个结果,其重要性自不必提。郑玉巧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用了很大篇幅把阅读能力抬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说,给孩子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将使他受益终生。
但现实生活中,让孩子爱上阅读却并非易事。在充斥着电视剧、电子游戏和智能手机的时代,如何说服孩子关掉电视、离开游戏、放下手机,转而拿起书本,考验着家长的智慧和耐心。
网上充斥着关于亲子阅读的各类“深度好文”,大多也是谈理论、讲道理、反复强调其重要性。随便点开一篇看看,它会告诉你,阅读真的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重要的事说三遍),快给孩子培养阅读兴趣吧,快让孩子爱上阅读吧,快给他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把,快给孩子买各类好书吧(然后开始卖书。。。)
然而这类文章有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大道理很多,说教很多,往往让我们“读时很激动,读后没行动”。因为在实践层面,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如何从孩子角度让他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能够有指导意义的措施办法真的很少。我们其实需要的不是“大道理”(当今时代,哪个家长还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大道理”说得再天花乱坠、口沫横飞,孩子也不会有半点体会。反而巧妙地使用一些“小技巧”,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国人喜欢讲“功夫在诗外”,我们也可以说,“读书在书外”。下面,我说说在我家经过验证,能够起到效果的几个“小技巧”。
小技巧之一:“无处不在”的图书
心理学上经常强调“环境场”的重要性。意思是,要做事,最好提前设置一个能够诱发专注做这件事的“场”。比如,要让孩子习惯阅读,就要有意识的营造一个“阅读场”的氛围,要让他习惯书的存在,要让他觉得,读书是“刚需”,就像穿衣、吃饭、睡觉一样自然和必须。
在我们家,我会有意的在书桌上、茶几上、沙发上放上几本书(老婆大人质问:这就是你不收拾的理由吗?),一有时间就随时拿起来翻几页,客厅里还专门放置了一个小书橱,平时我和孩子正在阅读的书籍都会放在上面。晚上陪孩子睡觉的时候,手里也是一本书或者是kindle(不拿手机,即使用手机看电子书,孩子也会觉得我在玩手机)。外出游玩的时候,我们是有书店必逛,有喜欢的书必买。当然,家长自己首先要认可读书、养成阅读习惯,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是最好的说教,否则一切都是白搭。
久而久之,孩子会潜移默化的认为,读书是一种快乐,一种满足,是理所当然。小家伙会对你读的书由好奇转为兴趣,继而转为行动,自己也会翻翻看看,有模有样的模仿,兴趣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有一次,他对着我们书房的书橱里一大堆书感慨到:爸爸,什么时候我也有这么多书就好了(然后又很开心的说,爸爸,等你老了,这些书就都是我的了,哈哈。我……)
小技巧之二:“我行我素”的自由
掌控感对人来说非常重要。曾经有心理学家在养老院对一些老人做过实验。随机分成两组,就简单每人给他们一盆花。不同的是,实验组的老人,会告诉他们这盆花需要你们自己照看、养护,而对照组则告诉他们什么也不用管,有护士会帮你们照看。而结果就是,一段时间后,实验组的老人在身体健康、心态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这是因为照看花的老人有了更多的自我掌控感。
这个思路在孩子方面同样适用。孩子是很需要有一点掌控感的,而我们家长实在是太过于大包大揽,没有给他们多少掌控的权力。而读书选书,其实是一种很个人的行为,一定要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尽量让他自己选,让他自己有掌控感,自己的选择自己才更加认可。孩子感兴趣的书,才是应该读的书。要记住,读书的主体是孩子而不是你,如果你把亲子阅读理解为“我认为应该读什么”而不是“孩子喜欢读什么”,那么你的培养计划必败无疑。
在这方面,我们做家长的很容易本末倒置,往往站在大人的角度,来帮孩子决定该读什么,于是给孩子选择一些我们认为“富有营养”但是孩子却感觉“晦涩难懂”“味同嚼蜡”的书籍。像什么《专注力训练》《好性格养成》类书籍,甚至一些所谓的经典,其实目标消费者并不是儿童,而是家长。出版社并不在意孩子怎么想,而是家长怎么想。这个时候,不妨回想一下我们小时候的阅读兴趣是怎么来的?(当然是从《童话大王》《故事会》《七龙珠》《射雕英雄传》里来的啦,难道你以为是从《论语》《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来的吗?!)。所以,孩子爱读《葫芦兄弟》就让他读《葫芦兄弟》,爱读《哈利波特》就让他读《哈利波特》,这些书里面有故事、有英雄、有冒险历程,都是好书。
小技巧之三:“刻意营造”的仪式
仪式感很重要。古人斋戒都讲究个“沐浴焚香”,宗教里也总有各种各样的仪式。仪式感会让人对所做的事情更加认同。而且这种认同很有持久性。
给孩子培养阅读兴趣也可以使用此招。比如,儿子刚开始读书的时候,有些刻板,放不开。于是我们就换了种方式,他读一段、我读一段。我读的时候,刻意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尤其突出文字的画面感和幽默感,这样孩子的情绪就很容易带动起来,逐渐的开始有感情的朗读,而且还很开心。再比如,读《伊索寓言》的时候,里面的小动物比较多,我们就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你当狮子我当狐狸,你当黄鼠狼我当鸡(你是风儿我是沙),也能营造富有情趣的仪式。当然,也可以定期搞个家庭读书会,和孩子一起起个“小狗小兔读书会”(我们家除了属狗就是属兔)之类的名字,准备点小零食小饮料,谈谈读书的体会,也会有不错的效果。
此外,读书前给孩子适当的引导准备也很重要,读书前我就喜欢嘱咐他:好好读,读完我可要提问的,也会增加他读书的认真程度。(尝试提问一下吧,孩子的理解力有时真的会超出我们的想象,给你带来惊喜)
小技巧之四:“借力用力”的时机
权威对人的影响是极大的。《影响力》一书中专门拿出一章来谈权威的影响。人就是有着对权威迷信的天性,有时候甚至到了丧失理智的程度。著名的电击实验,处于对权威的盲从,实验人员对其他的人的电击居然达到了可以致人死亡的程度。而在现实生活中,所谓的张悟本之流打着养生专家的招牌骗的人还少吗。
孩子在这方面更不例外。对于他们来说,学校和老师就是权威、就是力量。孩子对老师那是相当崇拜,老师一语胜家长千言(千真万确)。那么,作为家长,就要学会借势借力,跟上学校的节奏,配合老师的教学进度来督促孩子养成阅读习惯。
比如,前段时间,孩子刚在学校里刚学会了查字典,正在兴头上,我们立即给他买了一本又大又厚、1000多页的《现代汉语词典》。他一直对厚书很感兴趣,还郑重其事地在词典上写上了自己的名字。每读完一次,他就会挑出几个觉得比较好听好玩的成语,用新学的拼音或偏旁查字法查出来,读读什么意思,很有成就感。再比如,有次学校开展“书香家庭”评选活动,我们果断参加,一起准备相关资料和照片,一起回顾了阅读的好处和学到的知识和故事,这个过程极大地激发了他的读书兴趣,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自此以后,他经常拿着书煞有介事的阅读,并自言自语道:书香家庭的成员就要多读书(还好不是“人丑就要多读书”)。
最后,我想说真诚地说一句,给孩子培养长久的、可持续的阅读习惯并非易事,但是一旦养成终生受益。我们家长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陪伴,需要观察,需要同步,需要共情,然后放下身段、蹲下身子,用孩子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从而真正理解孩子的世界,作出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