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欣 ,2岁男孩的妈妈,正面管教家长讲师,青岛37度妈咪正面管教创始人。
上周对游戏力进行了初步的分享,主要提及四个方面:
进入孩子的世界,联结、笑声,以及通过游戏来学习。
本周继续学习和实践游戏力,偶有心得记录之。
目前对游戏力的实践还仅限于0-3岁幼儿的互动,而游戏力的智慧并不止于文中提及的内容,和正面管教一样,需要跟随孩子的成长,不断的学习和升级。
游戏力并不仅仅体现在于和孩子进行游戏。
但和孩子一起游戏,是游戏力很重要的一种形式。看似和孩子一起傻乎乎的哈哈大笑,里面隐藏着很多智慧。
-父母愿意放下架子和权威,走进孩子的世界。
-在游戏中给孩子更多掌控感,换来的是生活中更多的合作。
-哈哈大笑,意味着彼此的联结,双重的快乐。
-还有很多。。。
放下成人的规则和对错
作为成人,我们深深陷在自己的成长经历带来的规则里面不能自拔,我们的世界非黑即白,非对即错,殊不知我们也在用这些规则限制着孩子。
很多时候,我们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像别人家孩子那么敢于探索和尝试,殊不知,其实是我们用自己的“经验”给了孩子太多的条条框框。
孩子听到了太多这不行,那不对,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
而孩子的是世界和我们不一样的:
勺子就是用来吃饭的,它为什么不能成为一个玩具?它有时候也可能成为一个艺术工具,又或者,勺子也可以变成一把安全的刀用来切橡皮泥。。
在孩子的世界里,让我们暂且放下那些所谓的经验,打破自己思维的禁锢,或许送给孩子的,是创造力,是主动性,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所有的事情都变得好玩起来
很多时候,我们把成人的“要求”无意识的强加给孩子,吃饭就得穿围兜,孩子不穿怎么办?试着把一场“战争”变成一个游戏,把围兜的袖子打开,冲啊,看谁的小胳膊可以一下子冲进这个洞里?
排队的时候很枯燥,用心设计一下,能不能让排队成为专属的游戏时间?
孩子不爱吃青菜,能不能试着让青菜变成一只毛毛虫,爬呀爬呀笨拙的爬到你的肚子里?
有人说我每天累成狗,哪有时间和心思去跟孩子玩这些把戏?
可不是么?你的杯子空了,当孩子的杯子也空了,你就没有能力为他蓄杯,很多小事情,就可能引发一张争斗。
我的杯子和你的杯子
当孩子看起来和平时不太一样,脾气大了,哭闹多了,专注力不够,小动作太多,一点小事就爆发,除了困了累了饿了病了这些生理原因,更多的是因为,孩子的杯子空了。
所谓杯子空了,可以简单理解为,手机需要充满电才能支撑更多时间,孩子和手机一样,也需要充电,这样的充电,在任何时候都是和父母之间联结的需要未被满足。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的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他在身体和精神上离我们越来愈远,我们可以帮孩子充电和蓄杯的机会也越来愈少。
但无论何时,孩子只要清楚的感受到,无论我在哪里,我的父母,都在关注着我,爱着我,孩子就是有力量的。
而很多时候,当孩子需要我们帮他蓄杯的时候,我们自己的杯子也快空了,这个时候就比较麻烦。
观察一下,很多情况下,亲子之间的“战争”,多来自于这样的时刻。
很多时候,是孩子帮我们蓄杯的,当我们带着一身的疲倦回到家,看到孩子开心的笑脸,孩子的拥抱,瞬时间疲惫一扫而空,这时孩子可以帮我们蓄杯。
可如果,这个时候的孩子在发脾气,我们蓄满自己的杯子就很重要。蓄满自己杯子的方法有很多,核心就在于,愿意为自己花时间。
花时间独处,花时间做自己希望做的事情,花时间与可以帮你蓄杯的人在一起。父母花时间满足了自己,才有能力去为孩子蓄杯。
男孩与感受,女孩与勇气
我们的文化和社会的要求,都在体现一种价值观:男孩就不能爱哭,男孩要更加勇敢,而女孩似乎就需要装扮成洋娃娃一样的干净、漂亮。
如果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同时大哭,这个女孩通常会获得更多的安慰,而男孩通常会听到,你是男子汉还哭,真丢人。
如果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一起趴在地上玩耍,这个女孩经常会被教育没个女孩子样。
换言之,男孩比女孩更不容易被接纳感受,更别提去认识自己的感受,大部分的男孩都要求压抑自己的感受,不许哭。而女孩,则比男孩更少允许自由的探索和发现。
而男孩和女孩,在0-6岁的基本心理发展过程中,对爱、拥抱、自由、探索、接纳这些基本需求并无二致。
给男孩更多关爱和拥抱,给女孩更多的勇气和力量。
跟随孩子与主导孩子
读完这一部分,我对于跟随孩子和主导孩子有了更多的认识,这跟我们常说的自由和界限的把握有点像。
而真正的实践,来自很多方面综合的应用,比如:
自己的杯子是满的。
对孩子是尊重和了解的。
做孩子成长路上的脚手架。
这周我就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简单了实践了一下跟随孩子和主导孩子的过程,颇有体会:
带孩子上早教。
早上心情就很不好,我们到了早教中心,玩了一会该进教室了,还是不高兴,说上课就开始哭。
我告诉他,你如果不想上课就自己去跟老师说一下,他跑了过去,跟老师说了几句话,可能老师忙于别的事情,根本没听清他说什么又顾不上他,儿子有点受打击,就开始哭。
以前从来没有在早教课上大哭。
我开始了跟随和主导的尝试:
我抱着他坐在教室后面,趴在我怀里哭了一会慢慢安静下来。
让他哭是跟随,坐在教室后面其实算是主导,因为还要让他上课。
但后面我并没有强迫他,而是一直抱着他远远的跟老师互动,随时观察儿子的反应,发现他其实也感兴趣,但不明原因的心情不好让他不愿意和以前一样,妈妈一直抱着让他既参与了课程又不会觉得不安,加上课程中间的小惊喜,一堂课下来,儿子其实还是挺满足开心的。
这个度并不好把握,通常孩子刚开始上课就大哭会把妈妈吓倒,也担心影响其他的家长,其实我还是给自己设置了心理底线,如果过一会还哭就离开,但或许,是我的淡定让孩子慢慢安静下来了。
有的时候,孩子和大人一样也需要情绪的发泄,但发泄的同时重点在于联结,所以,不要让你的孩子一个人孤零零的哭泣,至少陪在他的身边,握着他的手,或者给他一个拥抱,选择你的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让他知道,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他都不是一个人。
我想,这才是游戏力想真正表达的含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