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教授说:“别人经常问我什么叫天赋高,天赋高的一个特点是学习得快。所以你用两年的时间能够跟林恺俊同台竞技,这已经很厉害了。”
这是《最强大脑》某一期里魏坤琳对周闯说的一段话,意在鼓励周闯希望他在魔方盲拧的路上走得更长久些。而周闯的背景又是如何?他是一个农村里出来的孩子,自学魔方两年便敢于和世界魔方盲拧冠军同台竞技。他在舞台上呈现给观众的样子是:沉着而冷静,并且在每一场魔方盲拧中成绩始终保持在三十秒左右。尽管最后他输给了林恺俊,却意外得到美的品牌公司、章子怡以及陶晶莹的资助。
这不正好证实那一句:努力不一定有结果,但是不努力肯定没结果。假若周闯不花两年的时间潜心钻研魔方,何来今天的佳绩。假使他因为自己工资低而不去参加需要付费的盲拧比赛,又怎能突出重围。我们观众看到他每一次精彩表现的三十秒,却没看到他为了这三十秒付出多少的心力和汗水。
因此“最强大脑”里所隐藏的绝非天赋异禀这么简单,除了天赋还需后天对于天赋的不断加强。
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从一个天资非凡的神童到泯然众人矣,也揭示了后天教育与努力的重要性。如果方仲永的父亲在方仲永五岁的时候知道他天资聪慧并加以引导,何以至十二三岁就完成退化为普通人。
想想那些天资聪明的人,慧智过人,如果没有之后的不断努力,尚且要成为凡夫俗子;而那些本就平凡的人,又不努力上进,何止于普通人?
“最怕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千万倍!”这句话听起来特别扎心有木有。
那些“最强大脑”的挑战者,无一不是经历千万道题的考验,无一不是从千万次的跌倒中重新站立起来。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越挖越深,竞技难度更是深不可测,挑战只会愈来愈难,可不畏惧失败的心和想攀登科学更高峰的执念,撑起他们的一切。
我看着他们,感觉自己简直就是个脑残,人家是来挑战比赛的,而我却连题目都理解不了,这便是个体差异性最明显的体现,有种分分钟就在刷我智商上限的感觉。
我不断安慰自己:没事,自己就是个普通人,理解能力有限也属正常现象。
在写这篇文章的前一个小时,我在学尤克里里,《情非得已》真不好学,懂得的同志们千万别笑话我,脸皮薄。当初学这门乐器也是奔着班上的小朋友说这是最简单的乐器才去的。
可事实呢?一首入门级别的《旅行的意义》,我断断续续地学了两周,好想打脸啊。我深刻的记得上学期的儿童节上我弹唱这首歌,当时我也是厚着脸皮上去唱的,怎料有个小朋友偷偷告诉我:老师,你弹得真好。
嗯,我一定会忽略这位小朋友是学了多长时间的尤克里里。
有时我甚至怀疑天赋这东西可能不存在于我的脑子里,哪怕一点都没有。事实上,我并不聪慧,起码至今我所能想到的方方面面里,都没有我特别突出的地方。
高中三年里,我简直把那些书都读烂了,可还是考不好;大学里我都是比别人提前几周就偷偷地躲在图书馆复习,这样成绩才好些;等到了工作岗位上简直是要哭死,一堂简简单单的公开课我居然可以磨一个月的时间,如此这般临场时还因为紧张而没表现好。
有时想想我这么用力地生活,可是生活最终回馈给我的究竟是什么?现在才领悟,大概是耐力吧。魏教授说所谓的天赋高是学得快,那么我想所谓的没天赋应该是学得慢些吧。慢就慢点吧,能学会总还是好的。
其实我也挺感恩这样一个天赋不高的自己,让我有更多的机会磨练心智,也让我更有耐心的去处理生活里的大小事。
你要相信上苍真的很公平,命运在向你关闭一扇窗的同时,又为你打开了另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