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的微信头像,就知道你没见过世面”

之所以选这篇文章,主要是想提醒个别面试官,相信我,招聘时动不动给面试者贴标签,是一件很没道理的事情:

比如有些面试官,会拒绝河南,东北的面试者;

比如有些面试官,会拒绝处女座的面试者;

比如有些面试官,会拒绝女性面试者;

还比如,有些面试官会根据面试者的背包习惯,来判定她的工资,并且还说得头头是道那种,只能说,这可不太理智哦。

图片遵循CCO许可协议

认识一个男生,感情空窗期3年了。

上周,他在微信上问我,身边有没有单身的小姐姐可以介绍给他。 

刚好朋友圈里有个软妹子,前不久失恋,沉浸在悲天悯人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我便跟她打了个招呼,将她的微信推给了男生。 

5分钟后,男生发过来一句: 

“用这种微信头像的女生,我还是不加了吧,感觉没见过什么世面。” 

我满脑子问号,仔细地再看了一下妹子的头像:

那是她戴着一条白金项链的自拍,项链上挂着一个精致的小吊坠。 

没毛病啊?

男生继续说: 

“像这种连头像都要炫耀首饰的女生,一般都很虚荣。 

她们喜欢在朋友圈里发九宫格自拍: 

今天男友送了个Gucci,拍几张照片感谢亲爱的; 

明天去东南亚旅个游,从上飞机到上厕所都要全程直播; 

攒几个月工资买条项链,说不定还会把购物小票都发上去求赞。 

我不喜欢这种没见过世面又虚荣的女生,跟我肯定合不来。” 

我看着这一大段文字,想到他在手机背后故作高深、满脸嘲讽的表情,不禁厌恶至极。 

他不知道的是,那条项链是女生的外婆送给她的生日礼物。 

生前最疼爱她的外婆过世之后,她就再也没换过微信头像。 

生活中总有这样一类人,喜欢怀着恶意和揣测的目光去伤害别人: 

那个女的妆化得那么浓,还一身的名牌,一定是被包养; 

那个男的怎么娶了个比自己大那么多岁的老婆啊,一定是吃软饭; 

找对象不能找单亲家庭的,心理肯定不健康...... 

一个人最大的恶意,就是将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别人,并一直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列夫·托尔斯泰说:“你不是我,怎知我走过的路,心中的苦与乐。”

不要凭借着蛛丝马迹、只言片语就去评价别人的人生。 

在你看不到的角落,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之前,有人在网上晒出一张在海关办事窗口拍到的照片。 

照片上,一位女性工作人员正在里面办公。 

她没有穿上班的工装,而是穿着一件黑色吊带裙。

网友在发照片的同时还配上了一行略带讽刺意味的文字: 

“改进窗口工作作风吗?海关真是走在前列线。” 

他认为,那个工作人员非常不专业,穿成那样坐在窗口里,实在有碍观瞻。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那位工作人员当天已事先请过假。 

她换好便服,正准备离开时,恰逢有人前来办事。为了不耽误对方,她推迟离开,临时受理了业务。 

没想到,本来是助人为乐,却因着装问题被拍照晒到了网上。 

看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看不惯的东西、人和事越多,这个人的境界也就越低,格局也就越小。 

有些人,在对别人指手画脚的时候,总是一副万事万物了然于心的样子。 

然而,往往却总是没了解过具体情况,就捕风捉影、擅下定论。 

这让我想起了演员李冰冰之前发过的一条微博。 

给李冰冰扎针的护士,扎了好几针都没扎准,导致她喷血,还一句道歉都没有。 

微博一发,评论区炸了: 

中国的护士就是没素质,一定要追究护士的责任; 

这样的护士必须人肉出来,让她下岗...... 

李冰冰发现大家没有理解她那句“跨越半个地球”的意思,赶紧删除微博,重新发了一条。

看到“超级思念祖国的医护人员”,大家终于知道她说的是国外的护士了。 

那些此前嚷嚷着“要人肉这名护士”的人都不说话了。 

偏见有多可怕? 

对中国医务工作者的偏见,让他们还没搞清事实真相就忙着站队、抨击。而被谩骂的人,则蒙受着不白之冤。 

人们总是急于表达自己、一吐为快,对着自己看不惯的人和事指指点点、肆意评价。

然而,你没经历过别人的生活,不了解人背后有什么样的苦衷,凭什么就妄下结论、恶意揣测?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去过100个以上的国家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点赞很高的回答是这样的: 

“懂得了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正确,能够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观和其衍生出来的思考方式。” 

真正见过世面的人,不会去评价别人没见过世面。 

因为当一个人看过的人间冷暖越多,他对这个世界的偏见就会越小。 

这个社会,给每个人设定了太多的条条框框: 女生必须怎样,男生必须怎样。 

然而,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真正有修养的人,会体会别人的苦衷、尊重别人的不同。 

很喜欢星河Shinho写过的一篇文章。 

她说,她在法国待过几年。 

法国菜很难吃,人很懒,看个病有时候要预约两个月,KFC离市区太远。 

但是她在那里,感受到了尊重的意义。 

同性恋可以在街上手拉手,彼此交换一个吻。 

七十岁的老太太可以穿着粉红色的香奈儿套装,涂着大红色的嘴唇,穿着亮闪闪的中跟鞋。 

你可以穿得特别邋遢,身上写着解放法国,头发用羊毛线编成一坨坨,看起来脏兮兮的,耳洞用专门的环子弄成瓶盖大。 

你可以喂冰淇淋给你的狗吃,或者和你的狗分着吃。

没有人会因为特别看你。

然而在中国,如果你做上述的事情,也许就会引起众人侧目。 

有人会掏出手机拍照,发到抖音和微博上;有人会嘲笑、会鄙视,在背后对着你窃窃私语、指指点点。

然而,那是别人的人生、是他们自己的路,我们究竟有什么资格对着人家说三道四呢? 

“看你的微信头像,就知道你没见过世面。”

“看你的微信名称,我就猜到了你是个渣男。” 

“看你的朋友圈,就能反映出你很好追。”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标签效应”。 

我们很容易以自己固有的知识经验,给别人贴上标签、做出判断。 

然而,太多人都是从自己的偏见出发,选取自己想看的真相。 

歧视别人和自己不同的地方,站在道德制高点评价质疑别人。 

很喜欢一句话: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没有谁有权利去评价、干涉他人的生活。 

“不要冒然评价我,你只知道我的名字,却不知道我的故事。你只听闻我做了什么,却不知道我经历过什么。” 

愿你我能够尊重不同,不带着偏见的眼光去评价他人。 

也愿你我不被他人轻易定下标签,勇敢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共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