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休息,发一篇在去年六一时写的文,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永葆童心。
文/闻人歌
“六一带给我们的仪式感,总有一天我也要用在我的小朋友身上。”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们开始注重节日的仪式感。
热恋中的情侣期待着属于他们的情人节。在214的晚上约会,在520的朋友圈里秀恩爱,圣诞节、万圣节、光棍节、跨年夜弥漫着浓浓的罗曼蒂克的气息。对于情侣而言,只要爱得深,天天都过节。
身在异乡的学子以前读不懂李白王维诗歌里的愁绪,可只要在异地过上一次端午中秋,立马就懂了。无论是满大街摇曳的棕香,还是深巷糕点店里新出炉的月饼,总有一款能让我们回想起家乡的味道。
朝九晚五的劳动人民总对五一十一有种深深的执念,因为那是他们在辛勤工作后换来的一个短假期。出游、吃大餐、陪伴家人,人们享受着这些快乐时光,暂时忘却烦恼,尽情挥霍。
当我们开始注重节日的时候,就是在注重生活的品质。所以我们各显神通,在节日里刷存在感。
可是无论我们如何庆祝或是铭记,有的节日还是会渐行渐远。
尽管,不是我们忘记了节日,而且节日选择抛弃了我们。
这个千金散尽也买不来的节日,叫做六一。
春晚年年都会有,可属于我们的六一联欢会却成追忆。
小时候的我们不懂情人节的浪漫,不懂游子的乡愁,对于圣诞节万圣节这类西方节日也是一知半解。我们把一年积攒下来的“仪式感”全用到六一上,因为这是完完全全属于小朋友的节日。
记不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过六一,那天是可以不用穿校服的,也没有最讨厌的数学课。
难得那天早上可以慢悠慢悠地从家走到学校,书包里装的不是课本,是各种各样的零食。六一的上午老师安排我们排着队伍拿起小凳子,去大礼堂看庆祝六一的演出。班级里能歌善舞的同学画着红彤彤的腮红,老早就兴奋地守在后台,准备在舞台上“大闹一场”。
最让我们开心的还是六一的下午,用彩带、小气球做装饰,黑板上五颜六色地写着“欢庆六一”四个大字,每个教室都被布置成一个游乐场。我们可以去往任何一个教室体验游戏,用玩游戏积攒下来的积分兑换小礼物。即使是换来一颗棉花糖,我们也视若珍宝,藏起来慢慢吃。
因为那天是属于我们的节日呀,就算是全校最严厉的教导主任,也对我们笑眯眯的。
可是岁月是神偷,会偷走我们藏在六一里的那颗棉花糖。
我们在不知不觉地长大,认识了越来越多的节日之后,那个在最开始就让我们体会到节日的仪式感的六一,会逐渐离我们远去。
就好像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六一肩负着她独有的使命。伴随着一个孩子的新生,她粉墨登场;在童年结束之时,她又安然退下。
慢慢地,一颗棉花糖,再也满足不了我们了;
礼堂里的小板凳再也容不下我们了;
红彤彤的腮红脸不符合我们的审美,舞台上的那场庆六一的演出,于长大成人的我们而言,也变得索然无味。
慢慢地,那份属于小时候的最纯粹的快乐,随着六一的退场,我们再也抓不到了。
长大后的我们用我们自己的方式缅怀六一,怀念那段年少无忧的时光。
我们把六一教会我们的仪式感用在其他节日上,在母亲节的时候,为妈妈做一顿饭;在父亲节的时候,对寡言的爸爸说声“我爱你”,就像小的时候,他们为我们庆祝六一那样,去爱惜他们的节日。
等到有一天,我们有了自己的小朋友时,我们也要带给他们六一的仪式感。
然后,
告诉他们,
亲爱的宝贝,
这是生命最初的恩赐。
(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