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写书评的一周多,在反反复复无数遍的修改中,我以为自己会放弃,但我并没有,因为有艾仑老师的不离不弃,是他手把手的悉心引导,让我“走上正道”。当卡点被打通,书评大纲过稿时,我激动的除了“谢谢”之外,尽然词穷。
能完成我人生第一篇书评,功劳在于耐心有佳、水平高超的艾仑老师,感恩艾仑老师让我体验解锁新知的快乐。
认真思考,学习书评中是老师给出的三个关键点,让我打开了卡点。
01、反复认真听课,才能深度理解并运用
遇到优秀平台和对的老师,学习效果翻倍。我很庆幸自己的果断选择。主讲老师筝小钱高价值的课件相当“接地气”,只要反复认真听,小白真的能够学会。
老师深懂每个学员所需,用自己10多年的写作成长经历,精准帮到每位学员。课件中很经典的一句:“反复听我的课件,让你熟悉到写稿时不自觉地冒出我的声音。”
这就是我的真实写照,小钱老师的话时常在耳边萦绕,让我不自觉地模仿她的语气就能写出流畅的语句。虽然每天隔着屏幕听课,却能感知到小钱老师的亲切。
还有一句很受用的要点:反复听课,动笔实践才能破除“知道”和“做到”的距离。听课的热血沸腾并不代表真的会用,只有不断回看,记录要点,仔细琢磨,才能将新知吸收,用在自己写作之中。
02、主题不明确,注定写不出好文章
没有主题,就如同艾仑老师比喻的糖葫芦串故事,缺少了串联的主心轴,再甜美的小果儿也无法成为精美的糖葫芦串。
完成第一稿书评大纲时,我自信满满的提交,结果被“无情”的打回,艾仑老师问了我“扎心”的问题:“说说如何写好总结呢?”我有点蒙圈。难道我写得不只是不合格,简直是离谱吗?再回看初稿,还真是这样。
接下来一周里,艾仑老师待“小学生”般指导我,从什么是主题切入讨论,教我先找准主题,6天反复修改中我还是还能找准主题,一篇方法类书评,活生生让我在没确定主题中,写成了空洞且没有实操性的稿件。
数天的交流,我依然在找主题上打转转。老师问我“向读者介绍一本书,这本书作者成就的关键点是什么呢?”我好像明白了明确什么主题。
主题即写书评的中心思想,通过一个道理,用实例左证才是主体部分。我逐渐理解,按照老师给出的方向总结主题,当主题明确后,我开始下一个动作,列书评大纲。
神奇的事就在这时发生了,我很快围绕主题完成了大纲,而且思路异常清晰,一口呵气成,相当流畅,我被自己惊到了。
原来,我总写不好就是因为不确定主题,让思绪凌乱,无从下笔。
没有明确主题前就动手写,容易跑题,发散型思维,写不出精彩的书评。我在小学生作文中就有要求的“明确主题”里浪费了这么多时间,更惭愧的是让艾仑老师为我操碎了心。
03、写作磨炼心性,也是成长之路
耐心是成长的标配,不定下心琢磨下功夫哪会有成绩。
我用了一周的时间,提交了7遍,这里我不得不说一下艾仑老师的耐心,换位思考,如果是我遇到这样听不明白的学生一定“疯”了。
老师的不离不弃,让我无比自责,也沉下心来找问题,先打破固有思维,认真阅读老师的每一句话,学习每一个字。
我真的开始怀疑自己的理解能力,看似很简单的一个“找主题”的解析,我为什么总是做不对呢?
我重新打开纸制书,重新找更多的素材,搞清楚我到底要写什么主题,什么样的内容才能证明这个主题,重点是什么内容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我静下心来查阅整理素材,这次的搜索材料,让我对书评的主人公更加清晰,而且能用自己的话复述。
反复阅读艾仑老师的“加餐”,我在找主题的同时,也整合出需要的有效素材。找准主题,添加上有力的事例,这才让我在最后的完成书评时流畅通顺。而且时间并不长。
这周的书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明白所有的操作步骤不可跳步。否则,回头“补课”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要脚踏实地,成功没有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