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有两天去某大学听了马克力文教授的讲座,写下一点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听讲座的两天,都是六点多起床,收拾整理完毕,早早来到会场,坐在讲台正中央。想来是被马克教授的人格魅力吸引,再者我珍惜学习的机会。
第一天马克教授,就如何做公共演讲给了我们一些建议,深受启发。比如在我们做演讲的时候,要注重和听众的眼神交流,声音洪亮,语调恰到好处。像讲故事一样把讲话内容讲给听众要比陈述事实生动得多。面部表情要和故事内容相符合,所以并不一定一直微笑就是正确的。当然不能忘了身体语言,马克教授建议我们看TED里普通人做的演讲,参考她们的身体语言,相比名人经典手势,普通人的演讲更有借鉴意义。做演讲时关注接下来要说什么,做什么,而不是自己表现怎么样。这些建议对我今后做演讲很有帮助。不光是演讲,我们在面对各种任务时,应当心无旁骛地做好当下的事,而不是跳戏地去想任务的难度,自己的表现,任务结束后带来结果。
第二天马克力文讲述了他在中国的故事与乡村音乐,用吉他弹唱的方式把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融入了美国的乡村音乐。七十一岁的他,头发胡须花白,但我并没有看到岁月带给他的沧桑,相反我感受到的是他对中国故事,对乡村音乐的热爱,创作音乐的才华,对生活的热爱。我想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在年老的时候踏上异国他乡十四年,并把生活过得如此丰富多彩。想必他有他的信仰,促使他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逝去的时光无法逆转,而我也开始思考,年已奔三的我,在未来的几十年要怎样书写自己的生活。只有内心有信念,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会义无反顾的向前追逐。生活本身就充满了压力,不完美,我们不应该逃避这些原本属于生活的本质里的一部分,而应该学会和它们共存,带着压力,带着不完美,而依然心怀梦想,对生活充满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