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面对孩子的社交问题,还孩子正常社交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上面是《父与子》中的一幅,两个孩子因为某些冲突打架了,告诉了双方父亲,一见面,两个父亲就开始言语攻击,甚至大打出手,最后一幅图,两个父亲还在打着架,两个孩子却已经和好,一起玩了起来。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处于低年龄阶段,还没有足够的社交经验的孩子,必不可少的会出现一些社交问题,比如争抢东西、攻击他人、搞恶作剧等。

身为家长们,往往会将事情放大,特别是被攻击方,会觉得自己的孩子被欺负,会去为孩子讨个公道。

请别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世界。


前段时间,听了一位妈妈的哭诉,说她的孩子不敢来上幼儿园,回家了就哭,原来是幼儿园有个的孩子打她。

我见过那个打人的男孩,长的黝黑的,肥肥胖胖的,能说会道,笑起来挺可爱的。虽然经常会惹点事情,但是老师还是很喜欢他的。

这个被欺负的女孩的妈妈,说着说着哭了,身为一名母亲的我,心理也一阵的难受,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别人伤害,如果我的孩子遇到这样的事会怎样呢?

其实我家孩子在幼儿园也受过伤,破相了两次,额头磕伤了一次,好久才慢慢消掉。

看着这些伤,我内心也不好受,但是我没有在孩子面前流露任何情绪,只是在不经意间问了一下,孩子之间的小打小闹,对于刚刚进入幼儿园,初步接触社交的孩子,这再正常不过了。

但如果我对他脸上的伤很在意,大惊小怪一下会是怎样的情况呢?原本对他没有任何影响的事情,被我的重视也开始重视,以后每天在幼儿园精力都放在有没有被打上面,这不是我询问这件事的初衷。

所以,孩子遇到的事情抛给孩子自己处理,我们的作用就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建议,最终决定权还在孩子手上。

继续说回被欺负女孩事件上,自从孩子那次哭泣后,她妈妈每天回家都问那个孩子有没有打她,以至于到后来,那个胖胖的小男孩已经不打她(老师因为男孩不打人,还专门表扬了他),她回去还告诉妈妈被打了。

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她要对她妈妈这样说,我不好乱加揣测,但这件事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了。

通过了解,她妈妈大学的时候被学姐欺负了,而且目睹了很恐怖的报复事件,所以当面对孩子被同伴欺负了的事情时,有心理阴影的她,害怕孩子也会因为这事产生心理阴影。

因为害怕,所以过分关注了,回家就问孩子有没有被打,总觉得孩子的一些行为跟被欺负有关,数倍放大了这件事。

事实上,我见过这个小女孩在幼儿园玩的很开心,而且对待那个男孩也没有很害怕,没有她妈妈说的害怕的不敢走。

有的时候,成人的言行都无形中影响着孩子,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关注的什么。

孩子放学回家的交流起关键作用,询问在幼儿园有什么开心的事,那孩子就会关注开心愉快的事,因为回家要跟妈妈分享,就会格外关注开心的事情,或许有的不开心,事情过后就忘了。

对孩子的引导是门很大的学问,以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自己去解决,成人陪伴左右为导向,孩子的明天会更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1年10月20日为什么糊涂 回家的路上,晓晓打了个喷嚏,妈妈有点紧张:“怎么了?”却说成了:“怎么办?”说完...
    羊羊羊羊汪阅读 9,489评论 2 14
  • 认识一棵树,可能会从的它的名字开始。但是这棵树,我已经看了它好多天,因为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所以还是不算认识。上午...
    张维阅读 326评论 0 1
  • 我住海里 是泥土包裹的鱼群 努力清洗身上的尘土 它们只能看到 别人身上的泥土正污染着这片水源 它们都是自由的 翱翔...
    两秒善变的猫阅读 400评论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