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9日,我随厅里组织的赴革命圣地延安培训的40名同志一起飞赴西安,开启了延安理想信念专题培训教育。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参加由厅里组织的活动了,前两次分别是2014年赴井冈山和2015年赴河南焦裕禄干部学院。去井冈山,让我了解了毛泽东带领红军建立中国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的过程,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那段历史有了深刻地认识;赴河南兰考县,我学习了焦裕禄的英雄事迹,给予了我榜样的力量。所以,我对此次培训教育一样寄予了深深的向往和美好的期待,相信在接受红色革命教育和学习收获的同时,也更加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
一、启程
4月19日:连续的几天阴雨,终于迎来了艳阳高照的晴朗天空,让自家园子里的山葡萄开始回春,枝头吐出芽孢,绿草破土而出,显示生机盎然。10点去机场,初春的大地依然没有泛绿,尽管持续的升温超过了往年同期,但树木还是光秃秃的,给人一种凄凉和尘土飞扬的感受。连续几天的沙尘夹杂着阵阵小雨和狂风,把天气搅得昏天暗地,刚清洗的车辆就被打上了泥点子,引发心中的抱怨。望着扑面而来的高速公路,眼前浮现出清明节沪昆高速大撞车的凄惨画面——近百辆车撞到了一起。更想到去年从河南回长春,乘坐的四川航空公司班机在就要降落到跑道上的一瞬间又重新拔起的危险情况,我默默地祈祷这一路平平安安!自吟自唱着《万水千山总是情》,我在“不怨天、不怨地”的歌声中,陷入对延安的无限遐想之中,因为儿时就知道延安是革命的摇篮,从小就渴望能到宝塔山去看看。
82年前,红军从江西等根据地出发,开始了历经二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最终抵达陕甘的延安等地。这次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统治党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所造成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纠正这次左倾错误,战胜千难万险,足以引为自豪的英雄史诗。参加长征的部队有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红25军,从出发时的三万多人到最后仅剩二千多人,我的脑海里再次浮现出在井冈山学习时留下的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悲壮场面。到了长征的出发地,再到长征的结束地,我想一定会让我对长征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延安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掌握。
由于航班时间的原因,我们乘坐的是首都航空公司的JD5304航班,在下午1点多腾空向西安飞去,这是我第一次乘坐该航空公司的航班。和国航、南航等大航空公司相比,小的、新成立的航空公司还是难免让人产生担忧,多少心里有些不踏实,我借着观察舷窗外远处的朵朵白云来分散注意力,平稳心态。枯黄的大地上出现了蜿蜒的高速公路和铁路,一列白色的城际列车正高速行驶着。机翼下南湖慢慢移去,看到了市区内繁荣路的老房子,沿着繁荣路找到了欧亚卖场和我的家园——咖啡小镇。
经过1小时50分钟的飞行,客机在下午3点降落在了河北石家庄正定机场,客舱广播通知:所有旅客包括接续飞往西安的乘客都必须携带所有手提行李下飞机,否则,将按无主行李处理。空姐的语气生硬,态度坚决,不容商议,这还是我坐飞机转机中头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尽管大家心中有些气愤但还是很无奈,只能提着行李下了飞机。或许是为了给予一些安慰,正定机场还保留了吸烟室,这是现在省会城市机场中为数寥寥无几的了,让众多的烟民们足足过了一把瘾,让偌大的吸烟室里顿时烟雾缭绕,形成浓浓的雾霾。20多分钟后,我们重新登机,客机在云雾中向西安飞去。偶尔在云缝隙中看到大地上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大河源远流长,那应该是黄河吧?
又经历了1小时20分钟的飞行,客机在晚上5点20分降落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单从廊桥步行到机场出口就走了近20分钟,可见咸阳机场有多大,跑道上起降的客机连续不断。和延安党校接团的老师接上头,带领我们从T2航站楼向T3航站楼转移,几乎是对偌大个机场做了一次环绕考察。或许是浓浓的雾霾侵入了候机厅,整个T2航站楼里灯光暗淡如黄昏,让人有些喘不过来气。进入T3航站楼,路边10来个正方形的旅客休息屋一字排开,询问得知1小时50元。终于到了T3航站楼外的停车场,浓浓的雾霾掩埋了太阳,回头望望候机楼,难免心中惆怅。大巴车在拥堵有几公里长的街道上缓缓而行,花了1个多小时才从西安城墙的东大门进入了城里,全团入住离城门不远的西安梦飞酒店。由于音同,冷丁一听,还以为是江苏卫视《缘来非诚勿扰》主持人孟非办的酒店呢。
这是我第四次到西安,第一次是在1984年在辉南5514厂的时候,一次出差到北京送航弹解剖模型到空军司令部,之后乘火车到西安844厂。那时的西安城内黄土飞扬,大雁塔破落不堪。第二次是从长春坐飞机到北京,第二天转机飞西安。平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乘坐图-154客机,那个噪音大的震耳欲聋;在西安城市上空兜了一个大圈子对着当时在市区里的西安机场降落,感觉是飞机冲着城市扎了下来。同样都是明城墙,但西安的古城墙维护的很好,超过了我上大学的南京古城墙。
或许是悠久的历史和众多的古遗址以及著名的地方特色小吃的吸引,很多第一次来的同事都按捺不住内心的向往,吃完晚饭就结对去了钟鼓楼、回民一条街。我回到房间打开电视机,等待观看电视剧《小镇大法官》。刚进城时,天空中就飘落了一些雨滴,此时,一道闪电伴随着一声春雷,让一阵疾风骤雨洒落城里,给了我2016年春天的第一次呼唤。只是很纳闷,装修考究的酒店客房里摆设了电脑桌,但没有椅子,表明酒店在管理方面还存在疏漏。
二、延安
4月20日:早饭后,全体集合乘车去延安,进城的街道上车辆排起了长龙,绵延有几公里长。在古城墙角楼的交叉高架桥上拥堵片刻后,大巴车驶上了去往延安的高速公路。我们一路在黄土高坡中穿行,与我1984年乘火车到西安时的印象已经大有好转,裸露的黄土几乎都被绿色植被所覆盖。绵延的高速公路一会在山脚下延伸,一会在黄土高原上射向远方,穿过十多个长短不一的隧道,通过架设在沟沟壑壑上的无数桥梁。在山脚下,可耕地少之又少,土壤贫瘠,不时还能看到半山坡上废弃的窑洞。在黄土高原上,连绵的果园有十多里地长,有的高架桥架在近百米深的沟壑上,向下望去令人胆寒。300多公里的距离,耗时5个多小时,在一路风尘和苦苦期盼之中,我们在下午1点抵达了目的地延安。
延安是中华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只可惜延河由于在进行河道清淤工程而成为一条堆满黄土的工地,裸露的河床大刹延安的风景。成堆成排的高楼不是没有人入住就是已经停工的框架,烂尾楼处处可见。大巴车绕过河堤,穿过彩虹桥,拐入了中共延安市委党校王家坪分院。
下午3点半,我们上了第一次课:专题教学《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老师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分为:落脚陕甘边区(1935年10月19日~1937年1月13日),罗起镇战役打掉国民党尾随的4个骑兵团;直罗镇战役歼敌109师和106师617团;东征扩编8000余人;西征扩大根据地面积东西1200余里,南北600余里,使陕甘边区扩大为陕甘宁边区。走进延安(1937年1月13日~1947年3月18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和平接管延安、西安事变、开展大生产、整风运动、确定毛泽东思想的主导地位、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转战大陕北(1947年3月18日~1948年3月23日),党中央一分为三:前敌委、工委、后委,东渡黄河转战到了河北的西柏坡。
夜幕下的宝塔巍峨矗立在远处的山上,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从小就知道延安,知道她的地标性建筑就是宝塔山,今日终于来到延安,仰望星空,倍感她的庄严肃穆,倍受她的气息感染,心中涌现出很多曾经对她的猜测臆想。由于延安市委党校培训中心的住处非常阴凉,房间的钥匙也存在打不开门的问题,和接待老师协商后决定晚上更换住处。上课之前,听早起的同事讲爬山的情况,考虑到晚上就要搬家,抓住时机登了学校的后山。这里是中国女子大学的旧址,在一处山洞口出封堵的墙上还留着醒目的标语。
上午是培训的第二堂课:专题教学《五大发展理念统领十三五经济发展》。接着是激情教学《学唱革命歌曲及陕北民歌》,授课老师分别给我们讲解了陕北民歌的特点和陕西、延安方言的发音,引领大家唱了革命歌曲《南泥湾》、《军民大生产》、《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和几首陕北民歌,最后带领我们高唱《东方红》: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
下午我们到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缅怀失去的英烈,接受现场讲解。纪念馆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馆内分6个展厅,展出面积3240平方米。馆内展出大量珍贵的革命文物,再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人当年在延安的光辉业绩,是一座陈列展出革命文物,反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延安地区革命斗争史的纪念馆,主要宣传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近13年间,党中央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
纪念馆前广场正中巍然耸立毛泽东青铜像,高5米、重约3吨,连基座通高8.15米,毛泽东身着中山装,双手叉腰目视远方,浩气凌霄,名为"高瞻远瞩"。基座上镌刻着江泽民题写的"毛泽东在延安"六个金色大字。周围花坛植有松、柏、牡丹、月季、龙爪槐等名贵花草,花木。花坛前有7000多平方米的草坪,两侧有柏树组成"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的八个大字,为广大观众提供了良好的游览和休息场所。铜像由著名雕塑师程允贤设计,于1997年1月13日,在中共中央、毛泽东进驻延安60周年纪念日落成。
从纪念馆出来我们转到隔壁的王家坪革命旧址参观,接受现场讲解。党中央进驻延安后,军委和总部机关在这里领导根据地军民坚持了八年抗战。日寇投降后,又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进攻。1947年3月18日,毛泽东、周恩来率部由这里撤离,转战陕北。这里供参观的有军委礼堂、作战研究室和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王稼祥、叶剑英的旧居等。军委礼堂位于王家坪旧址入口处,是七间高大宽敞、四角翘起的大瓦房,可容纳近千人。礼堂建成于1943年,是军委和总部的工作人员自己动手修建的。当年军委和总部的一些大型会议、晚会等集体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4月22日:上午我们到枣园革命旧址参观,接受现场讲解。枣园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遂改名为“延园”。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期间,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 ,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毛泽东在此居住期间,写下了《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三次国民参政会》、《组织起来》、《两三年内完成学习经济工作》、《学习和时局》、《评蒋介石在双十节的演说》、《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论联合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对日冠的最后一战》、《关于重庆谈判》、《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等许多指导中国革命的重要文章,仅收入《毛泽东选集》的就有28篇。
转到枣园后面的张思德纪念广场。张思德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牺牲时年仅29岁。为了悼念张思德,中央机关和中央警卫团在延安凤凰山下枣园沟口的操场上为张思德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参加了追悼会,亲笔题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高度赞扬了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和革命精神。
如今,在当年举行追悼大会的操场修建了张思德纪念广场,在张思德巨型雕像身后的山坡上高挂着毛泽东题写的“为人民服务”五个鲜红的大字。一队队来追思和缅怀英雄的人们列队在广场上,向张思德雕像敬献花圈。和我们几乎同时抵达的西安通讯工程学院的战士们已经站好了方队,我们只好到后面的烧炭窑洞边进行现场教学:张思德与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讲演,朗诵《为人民服务》,重温入党誓词,坚定理想信念。重温入党誓词时,作为无党派人士,我只能把这个庄严的场景通过自拍留作纪念。在路过张思德纪念广场战士方队前,抓拍雕像时被赶过来的战士制止并要求删除照片,我告诉他是自拍并没有拍摄方队才得以过关。
中午赶到延安唐乐宫进行情景体验式教学:观看大型原创红色历史歌舞剧《延安保育院》。《延安保育院》剧场是西安唐乐宫倾力打造的为一部革命题材舞台剧的专属剧场,它结合《延安保育院》剧作内容改造而成,集独特性与创新性于一身。《延安保育院》剧场有效运用奥运会中最为先进的舞台理念和设备,声、光、电、水、雾、乐、舞、歌创造出无数身临其境的梦景。国内首款能整体、分体垂直升降的全自动化舞台,战机呼啸和浪漫星空的三维成像穿越了多维战地时空,带你见证孩子们的天籁合唱,听取陕北民歌的高亢悠扬,感受安塞腰鼓的激情迸放。悠扬悦耳的歌声、引人入胜的剧情、逼真感人的表演、错落有致的舞台、美轮美奂的背景都深深地感染了我,加上动感十足的座椅、大角度三维成像的视觉感观、24个通道的环绕音响效果,把我带入剧情的发展,带到那如火如荼的战争年代,热泪在不知不觉中潸然而落。
下午,我们到杨家岭革命旧址参观,接受现场讲解。杨家岭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2公里处。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这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于1942年在此建成中央大礼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世人知晓的有1946年8月,毛泽东在杨家岭窑洞前的小石桌旁,会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针对当时流行的“恐美病”,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接着,我们驱车去瞻仰四.八烈士陵园,向四.八烈士敬献花圈,并现场教学:《学习革命先烈,坚定理想信念》。1946年4月8日,参加国共和谈的中共代表王若飞、秦邦宪(博古)等乘坐美式运输机由重庆飞返延安。因云雾蔽目,迷失方向,飞机误撞山西兴县黑茶山,包括4名美军机组人员在内的17人全部遇难,史称“四.八”烈士。据老师讲解:当时的情景是等候在机场的人们都听到了飞机的轰鸣声,但由于天气恶劣而飞机无法着陆不得不折返西安。之后,不幸的消息传来,飞机撞山坠毁,全部人员遇难。同机遇难的还有叶挺、邓发、黄齐生、李少华、黄晓庄等人。
4月23日:上午是社会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插队、担任村支书、生活、工作过的村庄,总书记回延安第一站——延川县梁家河,感受梁家河的发展变化。由于连日的奔波和学习,特别是去“四.八”烈士陵园登高,让我的老腰吃不消了,曾经产生了在宾馆休息的想法,后考虑到百闻不如一见,还是咬牙坚持与大家一同前往。
车行一个半小时,停在了梁家河村公路边的停车场,有近两个半足球场大的停车场里停满了电瓶车,表明全国来此参观学习的人大队人马、络绎不绝。一个偏僻的乡村是不可能购置这么多的电瓶车的,令我吃惊的是居然还停着一排仿古的老爷车,真是有心人啊!只是与这里的贫瘠土地和偏远的环境格格不入。坐上电瓶车向山里挺进,清风扑面,倍感清凉,10多分钟后到了村委会。青砖灰瓦的二层楼房和偌大的院落,在山窝窝里显得格外的醒目,白墙面上标注这是一位赵姓港商于1994年捐资建设的。22年前就能有如此动作,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院落里一块火红的大标语牌上写着习总书记“陕西是根 延安是魂 延川是我第二故乡”,让几乎所有来的人都驻足观望并合影留念。村委会和柏油马路之间的排水渠刚刚落成,尚有扫尾工作,标注这是福建省福州市对口援建工程。如今的梁家河,许多土窑洞都变成了平房。村支书说,梁家河是习总书记下乡插队的地方,他提出的“八项规定”一向就是他的做法。我们梁家河人就是应该本本分分做人,用自己的双手把产业搞好,让村民们都富起来,实现习总书记2014年给我们的信中“日子越过越红火,村子越建越美丽”的要求。
中午返回延安市,参观中共中央西北局革命纪念馆。史料记载:1941年5月13日,中共中央决定,原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与陕甘宁边区中央局合并成立中共中央西北局,组成中共中央西北局(延安城北张崖村),统管西北地区解放区和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西北局是中共中央在西北地区的代表机关,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均设置过,最早可追溯到1933年8月中共陕甘边特委决定成立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
走到宝塔山前的广场上,回头遥望山上矗立的巍峨宝塔,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我圆了儿时的一个梦想,今天来到了延安宝塔山。记得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带着无限崇拜和敬仰的心情,一直渴望能到延安来。1980年借着从南京回家过暑假的机会到了北京,兴冲冲地来到天安门广场,圆了儿时最大的梦想。36年之后,当自己站在宝塔山前,那儿时的冲动再次涌上心头,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确有心情走到对岸去拍摄以延河桥和宝塔山为背景的照片,那是儿时就刻在脑海里的画面,但脚步已经沉重,老腰发酸,无奈只好放弃。看到在广场上休闲和活动的延安市民,很想从他们的脸上发现与众不同的地方。此时,天空中飘来了浓浓的厚云,狂风夹杂起黄土弥漫了市区上空,让我摇了摇头。
4月24日:结束在延安的培训学习,早饭后,我们启程返回西安,休息调整。入夜,望着灯火通明的市区街道,回忆前三次来西安的感受,特别是距我第一次来已经过去了32年,感叹时光如梭,岁月绵绵,人生如梦。如果说对西安有点遗憾就是当年没有去登华山,而现在的身体条件也不再允许我去登了,这成为了我的“终生遗憾”!
西安有很多著名的景区和古遗址值得一去,如华清池、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陵、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等。由于对历史知道的不多,按父亲的说法我是数典忘宗的人,所以对去博物馆参观没有兴趣,加上从延安过来一路风尘,跑了5个多小时,腰酸背痛,就呆在宾馆里休息。临近下午4点多钟,避过了炎热的午后,一个人出去在宾馆的四周转悠一圈,想想记忆里的西安,看看变化中的城市,找找吃晚饭的餐馆。省政府对面是个半圆形的大广场,悠闲的市民们在此闲聊、下棋和跳着广场舞,人来人往,车流不息,祥和太平。转了一圈也没有找到适合的饭店,还是转回到宾馆的一楼餐厅,点了一个梅菜扣肉荚膜和一盆蔬菜汤,吃的很饱。
三、返程
4月25日:上午10点我们乘车离开入住的西安皇城海航商务酒店,沿街最后一次感受古城的现代风韵:酒店对面是省政府大楼,往日通畅的大门禁闭,一伙上访的人拉起了横幅,堵塞了交通,引起了围观;大巴车刚行至南大门,前后交错的两起车祸就让出城的车辆排起了长龙,一时间喇叭声不断,车辆你挤我穿,真佩服西安的大客司机,求准机会,愣是让又高又长的豪华大巴杀出一条“血路”;时至钟点时刻,满城响起浑厚的东方红钟乐声,夹杂着高音喇叭声和广场上的音乐声,真是鼓乐齐鸣、人声鼎沸、热闹非凡;间断的地铁施工点占据了街路的中央,让车流在狭窄的临时分道上颠簸流动,带起的尘土随风四处飘扬;一排排、一列列20~30层的高楼就像是一座座山峰分割了城市的天空,阻碍了空气的流动,遮挡了人们的视线,这就是西安这座著名历史古城随着现代化发展的脚步留给我此行的最深刻印象。
怒吼的东航MU2271航班准时从西安咸阳机场冲上了蓝天,成片的白云在舷窗前一闪而过,西安古城在一瞬间消失在身后。很快客机就在云山雾海里起伏颠簸,上不见太阳,下不见陆地,让我陷入了对此次培训活动的回忆之中。夜深人静,靠在自家园子里的山葡萄架下仰望星空,回顾这七天的日日夜夜,一路上再次得到厅内同志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不仅问寒问暖,还及时给买来热水袋,舒缓了肿胀的老腰让我心中感到无比的温暖。记录此行的点点滴滴,思考一些问题,回味久远,愿与各位同仁交流我的体会,倾诉我的感受,分享我的快乐,并致以由衷的感谢!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