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6日,又是一周周五,又是一周的阅读课,可是这节阅读课却与众不同,筹谋了一个学期,准备了一个月,我们的阅读交流课终于准备好了。这次阅读课需要同学们提前阅读《西游记》相关书籍,小队集体制作相应皮影(配合美术课),小队选取相应内容并提前排练。而此次交流活动的主题经过同学们讨论,最后确定为“大话西游”。
首先刘逸凡同学小队展示,他们分享了“三打白骨精”部分,在队员们绘声绘色的表演与讲解中,同学们听的津津有味。特别是李雨瑄同学高度还原了白骨精的邪恶与狡猾,引得了台下同学热烈的掌声。
第二组展示的是“孙悟空三借芭蕉扇”,台下的孩子们听的趣味盎然,或定睛凝视、或拖头思考、或拍手叫好……这堂课好不热闹。
两组过后,我提出了问题,请谈一谈自己对西游记人物的认识。提问前,我在心里默想,学生回答不外乎,孙悟空有多么勇敢等以前曾经教过的内容,但结果出乎意料。
我随机抽取了几位同学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刘帅廷同学说:“我认为唐僧太执拗、太愚昧。在三打白骨精回合中,孙悟空明显的说出三个人其实都是白骨精变成的,可唐僧偏不听,依旧坚持自己的想法”。袁康博同学说:“我认为孙悟空敢想敢干,坚持己见,不论是三打白骨精还是三借芭蕉扇等,孙悟空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
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而我听后嗔目结舌,只过了一年(因为五年级时接触过也评价过《西游记》)孩子的想法竟然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我觉得这个演一演环节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演的同时思考、在演的同时融入自己的理解,这便实现了阅读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升华。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这不失为一个良方,这也和课标对于小学阶段培养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不谋而合,所以今后阅读交流分享课要坚持进行。
但是,这种方法也有些弊端,有的同学内向,不愿意参与进来,只作为旁观者身份参与,无法真正融入课堂。接下来教学中我会逐渐思考解决方法,相信这样的情况会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