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端午
每每端午临近,网上总是调侃,社交媒体上也满是类似的话语,感谢屈原带给我们一天端午假期。这样的调侃成了一种轻松愉悦的表达,大家在忙碌的工作和学习间隙,以这种诙谐的方式期待着即将到来的假期。
当端午的脚步轻盈而至,大街小巷弥漫着粽子的香甜气息,五彩丝线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赛龙舟的鼓声如雷贯耳。这热闹非凡的节日景象,让人们满心欢喜地迎来了难得的假期。在这闲适的时光里,有人选择与家人围坐一堂,共享美食,享受亲情的温暖;有人踏上旅途,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放松疲惫的身心。假期的惬意,无疑为忙碌的生活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端午假期仿佛成了我们忙碌生活中一个甜蜜的“彩蛋”,让人们暂时忘却烦恼,沉浸在对休闲时光的憧憬之中。
但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应该记得的是屈原不仅仅是那个给我们带来假期的人,他更是中华民族精神长河中那座巍峨矗立的丰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求索”精神,成为中华无数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崇高精神。
屈原生活在战国中后期的楚国,彼时的楚国内有奸臣当道、朝政腐败,外有强秦虎视眈眈、兵临城下,妥妥的“内忧外患”的代名词。屈原满怀爱国热忱,一心想要辅佐楚王,使楚国强大起来,他数度上书进谏,提出一系列变法图强富国强兵的策略,最终却遭到了奸臣的排挤和诬陷,故被楚王疏远,最终流放沅湘。
作为一名伟大爱国诗人和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屈原的内心充满了痛苦与悲愤,但他对祖国的热爱从未有丝毫减退。他同情民离失散之苦,悲愤国破家亡之痛,他将毕生的情感和理想都倾注在了诗歌创作中,毅然决然写下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千秋不朽的诗篇。
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流放途中的屈原得知楚国都城郢都被秦军攻占,复国无望,从而悲愤投江殉国。屈原的爱国精神是激昂的主旋律,并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中华民族历史的天空。在国家面临危难之际,他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捍卫国家的尊严和荣誉。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这种精神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
传承和弘扬屈原的爱国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两千多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浸润着中国人的精神肌理。毛泽东主席曾如此评价“屈原的名字对我们更为神圣。他不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无私无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个中国人的脑海里。”
端午,不应只是一个有着假期的节日,更应是我们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时刻。让我们铭记屈原,将他的爱国精神融入到我们的血脉之中。在岁月的长河中,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无论面对何种诱惑挑战,我们都要坚守爱国的初心,以屈原为榜样,心怀家国天下,勇担时代使命。让端午这个传统节日,成为我们传承和弘扬爱国精神的重要契机,让中华民族的精神在我们的传承中熠熠生辉,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