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患者的我,每次列各种学习计划,然后瞬间变成励志青年。我认为想要成功就应该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成功,从小深受这种成功学的“毒害”。
例如在某个瞬间,我突然觉得人生如此黯淡无光,着实不该。于是我下定决心要锻炼身体,要多读书,要学英语,要多社交,要学会旅游,要好好工作等。然后我很兴奋的给自己在心里默默的列了一堆该做的事,决定从明天开始去做。
并列了诸如此类的计划:每天早上7点准时去跑步等。然后第二天一睁眼发现已经快8点了,然后挣扎下要不要起床,摸起手机刷几轮朋友圈、微信、微博等,再挣扎下就8点多了,望着窗外的太阳做了个深呼吸:明天再开始吧......
其实无数次决定了要开始,无数次又说再等等。有次我问自己这个等到底是在等什么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心在说:等等,我先再准备下。没有绝对的把握做好,没有充分的思路,没有想好该怎么做。不仅是怕领导和其他人不满意,更怕做出来自己都过不了自己这一关。后来我发现这是一种病--拖延症。如何治疗此病如下:
拖延症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5%的人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严重的拖延症.。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精神科,心理科
临床症状:负罪感、自我否定、贬低、焦虑、抑郁等。
1.没有信心:每次完成任务都打不到自己的要求。对自我能力产生差异。
2.抗压力:压力太大了,所以事情一直被拖着没做。
3.受害者心态:别人怎么就能做到,我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
拖延症的形成:
1.环境因素 难以抵制外界诱惑,从而导致了拖延行为。
2.任务难 任务的难度影响到个人拖延行为的发生或者是对任务非常厌恶,产生多挫败感和怨恨,所以一直逃避,推迟面对。
3.个体差异 自我设限,消极完美主义,消极暗示。
危害:本病严重者会造成焦虑症、抑郁症等其他心理疾病。
诊断依据:
1.拖延行为阻碍达到预期目标。
2.拖延症患者带着压力、自我否定降低了效率,也影响了别人对自己的认同。
3.恶性循环,导致拖延行为进一步的拖延行为。
治疗原则
1.心理治疗:自我调整,改变认知,用积极的情绪和调节自我机能,增强自我效能感。
2.无需药物治疗,每天早睡早起,合理安排时间。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希望大家远离拖延症,积极面对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