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过年的时候去了欧洲游玩,朋友圈一路风光无限,各种美景建筑眼花缭乱,打动人心。最后晒出账单,只花了一万左右的钱就完成了这一趟超过了七天的旅行。
昨天打电话的时候,她和我说,
“这一趟我们只花了这么点钱,是因为我们都尽量不吃饭的。我们把钱全部放到一起共用,自己身上不带钱的。他们都不吃饭,我饿到不行,也不好意思说要吃东西。后来回来我都饿出胃病了“
“你身上一点钱都没吗?”
“身上没有钱。因为欧洲消费很高嘛,就想要省一点,钱又是共用。后来我实在饿得不行,他们都很省,哎不好意思用公用的钱”
“你怎么都不和我说的,明明可以借到钱啊,为什么要这样饿着自己。身体还是最重要啊,你这样得不偿失”
“我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好笑,想想觉得好搞笑。都没敢和我爸妈说,玩了一趟还饿出了胃病”
当时我正在一边按吉他弦,听到她说这些话,我的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心里特别难受,也说不出到底是为了什么。
“你连饭都没得吃了,怎么也不打电话给我呀,我再穷,这点钱还是有的吧?”
你说蠢不蠢,为了去欧洲玩一趟,为了省钱,就这样耗费长期的身体资源。这个只是钱的关系吗,这不过是群体行为已经没有了思考能力,个人的利益完全被群体利益压制性的打败。
当人和人在一起,形成“众”,即群体时,则群体行为高于个人行为,群体较少拥有清晰的思考能力,个人的智慧几乎没有。比如,群体在“民族的荣誉、前途或爱国主义”的信仰之下,个人的利益完全不会作为考虑,且它所能达到的崇高程度,是孤立的个体远远望尘莫及的。小了说,在集体利益面前,有时候,连思考个人利益都是有罪。
通常,在群体面前,个人的思考总是会显得软弱无力,而一些极端的情绪和极端的断言,反而可以更快的得到传播,得到普遍支持。
有些意见轻而易举得到普遍支持,更多的是因为大多数人认为,他们不可能根据自己的推理形成自己的独特看法。就比如现在的我,不过就是在搬运“乌合之众”中能够支持这些观点的只言片语,拾人牙慧罢了。不过“乌合之众”一员罢了。
小时候,学习语文,时不时犀利的评论“小市民心态”,“爱国主义情操”;发现自己不过就是小市民的一员,很容易被群体携裹着往前走,而较少有自己的思考。自己所有的价值体系,自己的道德观,也不过是在不断被灌输中渐渐形成,而“道德”不过是为了维护社会和平和稳定,是群体所厌恶的行为所集合。在一代代的发展中,有一些“道德”摇摇欲坠,而建立在这些道德上的价值也随之晃动。
一个人容易得抑郁症,有一种是自身的三观受到了冲击,继而崩塌,而他无法接受这种情况,并且适时调整,达到和解。而主流认可的三观,更多时候不过是为了群体利益或者个人利益能够得到最大保护,而弱者更需要这种保护。
现在处处被宣扬的”三观“,立意于“个人利益”、“个人价值“,”个人思考“,而这种行为本身不过也是,渴求"三观一致"的集体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