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梅妻鹤子”,大家都会想起西湖边那个宋朝隐逸诗人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奉化大里黄贤村人。林逋从小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只是性格孤高自好,喜欢恬淡,不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于江淮一带,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林逋经常划一叶扁舟,遍游西湖诸寺,与高僧诗友谈诗论词。若有客人来家访问,家中仆童则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则登舟返回。从这一点上看,林大诗人还有点工科男的科技头脑呢。
林逋诗词风格澄澈淡远,多写西湖的优美景色,反映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如七律《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底处凭阑思眇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清冷幽静,闲淡浑远,是其诗风的典型体现。寺、田、鸟、烟四轴风景图,展现的正是高僧端上人禅房所处幽深清寂之环境。诗人渺然幽思亦由此而起,令他久久留连,迟迟不愿归去。这首诗以工于写景驰名,不仅"诗中有画",而且手法高妙。画面在宁谧中浮动着一股生动的灵气,后世诗人们的多有仿效。而林逋《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成功地描绘出梅花清幽香逸的风姿,更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
天圣六年(1028年),林逋去世。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史书称,林逋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林和靖墓在杭州孤山北麓,放鹤亭东侧,面临西湖。宋室南渡之后,杭州变成了帝都。下令在孤山上修建皇家寺庙,山上原有的宅田墓地等完全迁出,可唯独留下了林逋的坟墓。可见,宋朝对林逋之尊重。然而,这一举动却给林逋带来身后之灾。南宋灭亡之后,有盗墓贼觉得林逋是大名士,墓中珍宝必定极多,于是盗挖。可是坟墓之中,陪葬品竟然只有一方端砚和一支玉簪。端砚乃砚之珍品,是林逋自用之物,那只玉簪呢?终生不娶的林逋到底有着怎样的往事,才让他在青年时就灰心于仕途,归隐林泉终老此生?
林逋到底终生未娶?还是丧偶后未再续娶呢?这个问题真的很重要耶。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的文章就不能往下写了。
林逋写过一首著名的词《相思令 吴山青》: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己平。
从这首词的内容上看,诗人似乎是终生未娶。不过,清施鸿保《闽杂记》载:清嘉庆二十五年林则徐任浙江杭嘉湖道,亲自主持重修杭州孤山林和靖墓及放鹤亭、巢居阁等古迹,发现一块碑记,记载林逋确有后裔。据施鸿保分析,林逋并非不娶,而是丧偶后不再续娶,自别家人,过着“梅妻鹤子”的隐居生活。
前面说到,林逋是奉化大里黄贤村人。馒头,也是奉化街头常见的早点,不过,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在日本奈良汉国神社的一隅,有一座林神社,它是用来纪念奉化人林净因将馒头传入日本的。而这位林净因,正是北宋诗人林逋的第七代后裔。也就是说,林逋是日本的馒头始祖的七世祖。哈哈哈哈,有点意思吧!
大诗人的后代怎么成了日本馒头的始祖呢? 说来颇为神奇。
在元代的时候,日本僧人龙山德见到中国游历,后在宁波天童山修行。期间,龙山禅师收林净因为其俗家弟子。1350年,龙山禅师67岁,已经在中国修行了45年,他决定回国传法。林净因则为了侍奉师父也登上东渡之船。龙山禅师回日本后做了京都建仁寺的主持,林净因在不远的奈良开了一家名叫“盐濑”的馒头店维持生计。当时,日本人还不懂面粉发酵的方法,点心也多是一种又硬又脆的米饼,林净因利用中国馒头的手艺,加入适合日本人口味的馅料,又在馒头上描上“林”字,广为销售。林氏馒头初奉僧侣点心,后为日本村上天皇喜爱,授予使用日本皇室菊纹家徽,并赐给林净因一名宫女为妻。8年后,龙山禅师圆寂。次年,林净因返回中国。妻儿苦留不住,“遂以净因归国之日(四月十九日)为命日,设供养,而以馒头为传家之业”。
林净因的馒头手艺被后代继承。林净因的孙子林绍曾经到中国宫廷学习过点心制作技巧,学成回日本后,在东京重新开馒头店,店号为“盐濑”,声名日隆,得日本幕府将军足利义政亲书“日本第一番本馒头所林氏盐濑”的招牌。1871年,明治政府颁布《苗字必称令》,规定了“凡国民,必须起姓”,始姓“盐濑”。林氏盐濑馒头,一直受到了各代幕府将军的喜爱,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皇室的“御用点心”。后来,林氏馒头在日逐渐流传开来,成为日本人喜爱的一种食物。现在依然为日本糕点翘楚。有意思的是,当年林净因在结婚的时候,制作了大量红白两色的馒头送给宾客,作为喜庆礼物。如今,日本人在结婚或其他喜事时,还有赠送红白馒头的习俗。
盐濑总本家至今已经传至第三十四代,家族每年都要到杭州祭祖。六百多年来,日本糕点界的大企业,都要在每年四月十九日聚集到奈良的林神社,奉上自家的红白馒头,祭拜日本糕点界始祖林净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