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也或者是电视剧,其中主人公的命运,都掌握在作者或者导演手中。文艺作品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以及各色人等的喜怒哀乐,事成业衰,甚至生死荣辱,都操控在笔者或者导演的意念里。
作品中的人物,刚刚还站在悬崖边上,瞬间又峰回路转,眼前喜见柳暗花明;本来喜气洋洋的人,俄顷遭遇横祸,命悬一线,朝难保夕。这一切,都是作者或者导演为了作品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而精心构思安排的场景。
有时,为了突出主人公高大形象的需要,作者或者导演会为特定的角色赋予德才兼备的品质、能征善战的本领、视死如归的节操。让作品中的主人公,能够凭虚御风,叱咤政坛,纵横商海,靖边安邦。作品往往会根据众人的喜好,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恶有报的人间真谛演绎得淋漓尽致。
通过艺术加工,作品展示,从而使人们对正面人物充满了敬仰。人们期盼世间亲情、友情得以亲密无间,人们盼望有努力与付出终得事成业旺,人们乐见天理昭昭善恶终得有别。欲达到上述的目的,塑造人们心目中文韬武略兼备的英雄人物是必不可少的步骤。由于作品中的杰出人物深得人心,故必定会赢得世人的喜爱与崇拜。
世界上,有这么一个国家,政坛内官贪吏虐问题严重,特别是官员贪腐问题令国人深恶痛绝。一部反腐影片,塑造了一位反腐英雄勇斗贪官污吏严惩社会蛀虫的正面事迹。这位饰演英雄的演员随即被世人所追捧,其在影片中的乐观豁达,矢志不渝的反腐倡廉行为,令人们津津乐道。
适逢国家政坛动荡,前总统因治国理政不善,而被国人赶下台,选举新总统又风云变幻扑朔迷离。反腐影片中那位深得人们喜爱饰演英雄人物的演员,宣布角逐总统高位。借着反腐巨著的热度与影响力,在众多参选人中,这位政坛上的新雏却令人意外地力压群雄高票当选总统。
上台后,凭着一腔热血,着手履行参选之际的承诺,掀起轰轰烈烈地反腐巨澜。现实毕竟不是影视作品,惩贪除恶的实践难以按照人们设计的剧情发展,惩治腐败大剧帷幕虽然拉开了,但治理结果却以雨过地皮湿而草草收场。
一位演员可能在辞令善辩上有一套,其相貌英姿上也能胜他人一头,但在掌控国家全局命运上却逊色太多。治国应有治国方略,治吏要有治官之道,文治武功虽不必面面俱到,但也需懂得一些皮毛才行呀。凭借一腔热血,浑身豪情,就想将一个偌大的国家治理好,岂不是白日做梦、痴心妄想吗。
在外交领域更是缺乏纵横捭阖运筹帷幄的技巧,在地缘政治的博弈中,未能权衡清楚得失利弊,放弃早先在大国博弈中扮演的中立立场,弃近邻而抱远邦。招致先失港口城市,接着引来邻国入侵,导致战火硝烟烧身。
随即在国内政坛上,以抵御外国入侵的民族领袖而自居,号召国人积极投身抵御外族入侵的战争中。前期,国人在其的鼓动与宣传下,纷纷离乡背井奔赴战场,投身反侵略的战斗中。区区小国与地区泱泱大国抗衡,无异于蚍蜉撼树、螳臂挡车、以孵击石。旷日持久的战争,战场的残酷让人难以想象,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瞬间就变成了枪炮下的冤魂;城市公共设施惨遭破坏,到处是残垣断壁,满目疮痍;供电供热民生设施被炸,工厂被毁,国民经济陷入全面瘫痪。
为了支撑战场所需,为了保障政府正常运转,总统就似一位乞丐、小丑一样,在国际上蹿下跳,游说他国施舍维持战事所需与政府的开支。不是反思自己的过错,而像疯狗一样到处指摘他国的不是。
原本四千多万人的国家,因持续三年的战事消耗,仅剩不足半数人口。战争就似绞肉机一般,无情地吞噬着国人的生命。青年人打光了,老者上;男年们打光了,女人上。看不见一丝胜利曙光的战争,不思谋及早停火,反而冀希望他国参与以扭转乾坤,真的太幼稚、太可笑了。
可悲呀,把一个国家交到一演员手中,无异于将国人的福祉送至豺狼虎豹的嘴边。没有金刚钻莫揽瓷器活,没有御四海而安百姓的智慧就不该登总统的高位。人民选择了他,是希望他能带领人民走上幸福康庄之道;未曾想,他却将国人送到鬼门关、地狱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