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单位的时候,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单位副总外出开会,学习期间偶然得知还有思维导图这么个东西,瞬间感觉如获至宝,自学之后拿到单位各部门间推广。一时间“思维导图”这个概念在我们单位火了起来,并且要求以后各类报告都要配上思维导图,这也作为单位一项重要的绩效考核指标,得到了大领导的认可和支持。
可是实际上,就如同很多人开始赶潮流一样,很多人没有把技能学习当作是获得一项顺手的工具,而只不过是人云亦云而已。“思维导图”做好了确实可以很美观,但是这并不是它的主要用途。下面这是一位同学在课后做的思维导图,看上去很美观,应该是花了很多心思的。
但我要说的是,应该多注重学习的成果,而不是形式的体现。在错误的鼓励下,大家都把精力用在如何把图画好,而没有真正把心思用在学习和工作上,结果就是本末倒置。这些朋友,完全没有理解这个工具的实际用途,硬生生把一只东北虎,打扮成了小花猫,抹杀了思维导图最根本的生产力。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思维导图到底应该怎么用。
01一个问题
大家在网上秀出来的思维导图,大多是这样的树形图,就是从一个主干向四周延伸开去,不断生成各种小的支干。不论你是把它画成一棵树,还是做成一朵花,其他分支都是由一个中心分散出去的,这些都可以被看成是一个树形图。那么我的问题是,这和罗列提纲有什么区别,你要是想整理提纲,完全有更简便的方法,而且易学易会。
不过是运用你键盘上的两个按键:
return和tab键
你要是愿意,word这样的家用文字编辑器,还可以帮你自动分级。
这样做不仅条理清晰,而且利于分享,除了没有炫耀的作用外,还是非常实用的。这样的简易信息更容易理解,带给大脑的刺激一点也不比你用思维导图差,用来总结报告和心得再合适不过了。还可以避免画图画不好的尴尬局面,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们图画不好了,真是一举三得。
02两个用处
我不是说思维导图一点用处都没有,可以完全被取代,实际上我自己也在用,只不过它可以提供更强大的生产力。
我认为思维导图有主要两方面的用途:
利于导出思维,做大脑的外部存储器;
利于传播思想,做吸引受众注意力的收割机。
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自省
首先,我们的大脑是我们人类的骄傲,但是也有局限,我们同一时间最多只能想到四件事情,因为我们大脑的“内存”有限,远没有个人电脑来得那么强大。所以,如果有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我们必须把它记下来,之后再不断拓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其次,思维之间的关联性也是文字编辑器做不到的,有的时候在纸上直接画一条线就能解决的问题,用文字处理器是做不到的。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其实是在不断开拓我们的思维,增加思维的密度。我个人认为,聪明人和普通人的区别,主要在于思维密度的不同。
第三,归纳各种思维,你不需要把思维导图做的很工整美观,你只需要让它帮你引发联系就可以了。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现有的条件有哪些,还缺什么,最后的结论是不是完整,画个图,一目了然。
我们再看第二个问题:传播
第一,人类都是视觉动物,看电影比看图片容易,看图片又比看文字简单。之所以“罗辑思维”和“樊登读书会”这样的团队能火,就是因为看文字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太辛苦了。利用思维导图来传播思想,肯定比干巴巴的文字来的更有吸引力,多留住别人一分钟的注意力,你就多一份几率成功。
第二,让人感到你的努力,在所有人都用PPT演讲的时候,你能用思维导图来阐述想法,这无疑有出奇制胜的效果。而且你把图片做的精美一些,人们很容易就能看到,你在努力工作之余还额外做出了别的成绩。这虽然不是必选项,但绝对是一个很好的加分项。谁都不会认为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不努力吧。
03三点总结
说了那么多,我们知道了很多人的使用思维导图的误区,也明白真正的用法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进行了一次思维模式的升级。(都看到这了,请点个关注要求不过分吧。)
总结起来一共有三点得到:
多数人说好的,不一定就对,不要急着跟进,先看看对自己适不适合;
我们可以从一件普遍流行的事物中,经过自己的分析,学到新的东西;
做事务实不务虚,看似功利,实则加速成长。
希望大家都能学到对自己真正有用的新技能,今天就到这,我还得回去画思维导图,接着应付领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