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谈判】
说到谈判,你的脑子里可能浮现出电视里常见的桥段的会议桌,人们西装革履,唇枪舌战,当然这是典型的商务谈判的场景,但其实生活本来就是相互协商和不断妥协的过程吗,所以生活当中无处不谈判。
比如你跟上司谈加薪,这是一种谈判,比如你在路边买一件衣服,和商家讨价还价,这也是一种谈判,你在体验的现场和客户议价,这就不用说了,上次谈婚论嫁的时候,双方的家庭商量着屏蔽和加装,其实这也是一种谈判,
所以一次谈判最简单的方式拆分大概可以分为过程和结果,
1、精确报价
案例:买衣服
商家报价300,根据你的经验大概200比较合理。230或280都不对,
重点是要精确到个位数的价格,我觉得257比较合适,商家先是一愣,如此不按套路出牌。
其实,谈判的过程,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他不可见,但又真实的存在,这个因素叫做气场。
而这个气场会通过很多细节反映出来。
报价就是双方气场对决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报出一个更精确的价格,它虽然有悖常理啊,立马让别人对你的报价更重视,这就是精确的力量,也就是精准的魅力。
如果有一天。老板谈工资,希望工资的涨幅是10%,那你不妨试着提一提9.7%。
这个方案,11天之后麻烦你准时交给我,我想这个11天,员工的重视度会,效果也会有的。
案例:买二手车
第1组收到的报价单是2000元,
第2组收到的报价单是1986。然后就要开始砍价了
实验的结果是人们对那一个报价2000块钱的车,砍价的幅度,会比那个报价1986的车,砍价的幅度要大得多。
也就是说,那个报价1986的车,虽然报价报的低了一点点,但最后的平均成交价反而更高了。
为什么这样呢?其实你一样可以体会啊,一听到报价2000元你要还价,一般你怎么还?你肯定要还个整数吗?比如1800,1500。
可是你听到一个1986的报价,你会怎么还价呢?我想最习惯的方式大概就是把零头去掉吧,1900,更重要的是这组实验做完了之后这两种人还接受了访谈,然后别人问他。人家报价报2000,你还换了一个那么低的价格,另外一组,为什么人家报价报1986,你没怎么还价呢,奇怪的是被访谈的人大部分都觉得,1986的商家会更实在一些,水分会更少。甚至有些人觉得商家一定是做了更充分的准备啊,他一定了解了很多的行情,才会开出这么一个具体的价格啊,这个价格背后一定有道理啊。
2、深度精准
在谈判的过程中达成共识,透过客户的买点看到客户真实的需求。
买点就是刺激客户购买欲的那个点,他能够帮你与客户之间迅速的找到共识点,所以这个点特别特别的重要。
案例:老太太买水果
老太太拎着篮子去楼下买水果,她来到第1个小贩的水果摊前就问到:你这个李子怎么样啊?
我的李子又大又甜,特别好吃。小贩说,
老太太听完之后就摇了摇头没有买。
他向另外一个小贩走去,就问道:你的李子好吃吗?
唉,我这里是李子专卖,各式各样的李子都有,你要什么样的李子呢?
我想买酸一点的,唉,那你尝尝这一篮,酸的,咬一口就流口水,你要多少?来一斤吧。
老太太买完李子后继续逛,又看到了一个小摊上,也有李子,又大又圆非常坚硬,
他就问第3个小贩,你那李子多少钱啊?
您好,您要哪种李子,我要买酸的,别人买的又大又甜,你为什么要买酸的呢?我儿媳妇要生孩子了,想吃酸的,老太太您对儿媳妇真体贴,她想吃酸的,一定给你生一个大胖孙子,你要多少呢?我再来一斤吧,老太太被小贩说的很开心,又买了一斤,小贩一边称李子一边问到,您知道孕妇最需要什么营养吗?不知道哎,孕妇特别需要补充维生素,您知道哪种水果含维生素最多吗?不清楚,猕猴桃含有多种维生素,特别适合孕妇,你要是给你儿媳妇天天吃猕猴桃,他一高兴说不定给你生对双胞胎呢,是吗?太好了,那我再来一斤猕猴桃吧,您人真好,谁摊上您这样的婆婆一定有福气啊,小贩开始给老太太称猕猴桃,嘴里也不闲着。
【有没有觉得表达能力真的就是赚钱能力】
我们屡屡这个故事,
第1个,什么也没有卖出去,第2个,卖了一斤,第3个,不仅卖了一斤酸李,还卖了一斤猕猴桃,
在这里我想讲三个关键词:
【第1个叫买点,第2个叫卖点,第3个叫需求】
我们总是觉得我的产品的卖点和客户的买点药能够对应的上,如果能对应的上,那就大功告成了,这个理解当然没错啦,但我觉得它不够全面,因为这会导致很多人在谈判当中只关注买点和卖点,这就相当于第2个小贩,你看它虽然卖出了一斤酸李子,但是只卖出了客户本来想要的东西,并没有去挖掘到与这个客户更深层次的链接和共识啊,针对老太太的买点是什么呢?其实很明确,就是酸李子嘛,可是老太太的需求呢,老太太的需求其实是想成为一体贴的好婆婆,只是在他碰到第3个小贩之前,在老太太的认知里面,她总觉得一位体贴的好婆婆就是等于买到儿媳妇想吃的酸李子,虽然这个等式没错,但是第3个小贩非常出名的,帮老太太造出了第2个等式,他告诉老太太,成为一名体贴的婆婆,除了可以等于给儿媳妇买想吃的酸李子,还可以等于给儿媳妇买更有营养的猕猴桃,基于老太太的需求,他告诉他这个需求除了等于A,这个需求还能等于B,而且这个B我也有,你要吗?
成为一位体贴的婆婆=买儿媳妇想吃的酸李子,
成为一位体贴的婆婆=买更有营养的猕猴桃给儿媳妇。
这两个等式都没错哎,它基于那个共同点叫做【需求】
【买点,其实都是基于某一个更底层的需求,而谈判要学会透过买点需求】
一旦你能够看到需求,你和对方之间达成共识的概率,就会放大好几倍,哪怕你的产品不符合它的买点,
但是你们可以在更底层的需求上达成共识,而且只要基于这个需求,创造出新的这个等式,完全也就符合客户的需要,我把这个过程叫做深度精准。
案例:买一个待机时间比较长剃须刀
因为我经常出差,所以我想待机时间长很方便嘛,表面上我的买点是待机时间长,可实际上我的需求是方便,只是在我看来方便=待机时间长,如果你是个卖剃须刀的人,你今天没有待机时间长的剃须刀,但是你有一款充电时间短的剃须刀,其实你完全可以告诉我,王先生,方便=待机时间长没错,但其实方便更可以=充电时间短,甚至充电时间短比待机时间长更方便,你想啊,待机时间再长你总有一天会没电的吧,可是你充电时间短呢,哪怕没电了,没关系,充电一分钟就能用10分钟,够你刮一次完整的胡须了,如果充电时间短正是你拥有产品的卖点,你想,我不仅仅买单,甚至我还会觉得你比我还更懂我自己。
总结:
人们的买点都是基于需求的,所以不要一看到买点,好像跟你的卖点不匹配你就放弃了,不要忘了再往下走一点点,再往下精准一个层次,精准到需求层次,你们达成共识的概率就会有本质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