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曾经少年的一些想法。
(这篇文章不是小说正文,只是全文的一个缩影,一个简介。)
生命曾经美好,因为那时少年。
在人人都在祭奠九零后失去青春岁月的节点,去回忆曾经美好的少年时光,总归显得有那么点不合时宜。
但是这种不合时宜,正如卡在一大堆九零后难以言说的“还未长大,已经老去”的痛苦之中,不吐不快。自己正是这些人中的一员,所以,借着梦中的情境,和对中学时代一些大事的记忆,用主人公马骁的身份来浓缩上学时代最普通不过、又最具代表性的一天,来展示生于乡村、长于乡村、教于学校、学于老师的一大部分九零后的青葱岁月和少年时光。
也许,那段岁月不堪回首,但是对于现在的自己来说,不得不感慨如斯:生命曾经美好,因为那时少年。
马骁所处的时代就是你我曾经切身经历的时代。马骁所处的环境是乡镇封闭式中学,马骁的学校规定中考冲刺班一天上十一节课,包括早晚自习。当然,马骁所在的学校生活条件简陋。比如:一个普通宿舍塞进六张双层铁架床,每个床挤进两个身体;冬天没有热水,就餐没有餐厅,操场没有塑胶跑道……这些未必是大家都经历过。
马骁代表了一部分努力上进的所谓“好学生”,小布代表了一部分所谓“调皮”的学生,大耳则是一些自认为上学没有天赋的“笨学生”的结合。
用完整的一天,从早自习起床到第二天早自习,试图浓缩马骁和类似马骁之人的中学时代,试图依靠曾经拥有的回忆和感受,讲述一个十四五岁花季少男少女经历的一些“人生大事”和心路历程。
比如:关于对学校教育的思考,关于家庭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关于上学和考试的死循环,关于“读书无用论”和退学与否的思考,关于青春的秘密,关于身体的启蒙,关于对“窗外事”的理解和感悟,关于理想和梦想,关于意义和追求,关于成长和成熟,关于焦虑和空虚……
似乎关于一切,关于青春少年成长路上的一切。
但是这种有关是一种无解,是一种对自己、对成长、对环境的叩问。这种叩问,恐怕至今也还是困扰着相当一部分中国少年的问题,而这种问题,就像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回答,或者干脆一点,那就叫:无解。
无解终归无解,但是书还是要读的,路也是要走的。
不读书,就不知道拴在额头上的胡萝卜怎么才能解下来;不走路,就不知道脚下的哪一步是个错误。
虽然每个人的路有不同。有的人面前是宽广平坦的柏油马路,有的人脚下是泥泞坎坷的乡间小路,有的人站在起点就可以望穿路的终点,有的人站在路口四顾渺茫……各种各样的路,就在那里,无论怎么走,它就在那里。
这条路。
就是青春。
就是成长。
就是人生。
只是惟愿芳华已逝的你,一路走来,仍如少年;只是愿你回头望望,依然能体悟生命中曾经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