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除非有一朵花开放出来,印证很久以前一粒种子描绘过的芬芳和色泽。
“润雅”书院开张了!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带孩子们徜徉于古诗词,带孩子们阅读经典书籍,滋养心灵,该是多么惬意啊!
找到一个切入点:跟着节气诵读古诗词。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根据四季变化学习诗词,同时配合历史、汉字演变、月亮与星辰、民间故事、国画、书法、考古、对联、民俗等进行学习。如常丽华那样,在农历的天空下,带着孩子们经历一段诗意的旅程。
第一课,9月初,跟孩子们讲了二十四节气的由来,然后,我们就从白露节气开始。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让孩子们记住八个字:天气转凉,露凝而白。这八个字概括了白露节气的特点。由这八个字,给孩子们大略讲了讲白露节气的天气特点。然后,记住白露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鸿雁,孩子们都懂,就不解释了。“玄鸟”指什么鸟知道吗?果然不知。老师就该讲在孩子不懂之处。玄鸟呀,就是燕子。孩子们恍然。“羞”,在这里同“馐”。知道“馐”的意思吗?摇摇头。看来,这个字没学到过。看孩子们有困难,老师说了个词语:珍馐美味。这下懂了吗?猜猜看,馐什么意思?在语境中,孩子们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群鸟养羞,就是说,大部分的鸟儿在这个时节感到了肃杀的气氛,纷纷开始储备粮食以备过冬了。
这个节气,咱们背什么诗呢?在选诗上,颇费了一番功夫。最先跳入脑海的,当然是《蒹葭》,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是这个节气最典型的诗。然而,这首诗对小学生来说,似乎不那么适合,思量再三,还是决定放弃。后来,第一首选了《月夜忆舍弟》,杜甫的诗,还找到了一段诵读音频。于是,跟着音频读,课堂就显得生动起来了。“边秋一雁声”,印证了白露三候的“鸿雁来”,“露从今夜白”,点明了此诗作于白露这一天。带着孩子们理解诗意时,还跟着古诗学了历史,讲述了“安史之乱”。一节课上下来,对于选这首诗颇为满意,诗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孩子们在三年级语文园地中背诵过的名句,但不会背全诗,也不知写诗的背景,而且这首诗白露节气的特征很明显。
第二节诗词课,该背什么呢?背李白的《玉阶怨》吗?“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白露,才吟过一首杜甫诗,即诵一首李白诗,从这个角度来说,应该是蛮好的。杜甫与李白,一个紧紧扎根大地,与泥土融为一体。一个高高在天空飞翔。然而,细细思之,这首诗不够经典,它不是李白诗的上品,因为诗中无我,仅逞才气而已。于是,又放弃了。后来,还是决定选《山居秋暝》。这首诗,师范时第一次读到,就为它空灵的意境倾倒,由此喜欢上了王维的诗。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个重要意象,这个意象往往代表着萧瑟、衰败。而这首诗,静谧、明净、开阔,把这样的诗带给小朋友,应该也是很适合的吧。欣喜的是,寻寻觅觅中,找到了一个艺术版本的吟唱,音乐能把人一下子带到诗中的意境,真是极好呢。
课堂上,让孩子们听着吟唱,把这首诗抄写在笔记本上。然后稍作讲解,一起诵读。呵呵,“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样的意境好喜欢。可惜,时间太短,铃声急促地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