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清晨光着小脚丫走遍森林和山冈。她采的蘑菇最多,多得像那星星数不清。她采的蘑菇最大,大得像那小伞装满筐。噻箩箩哩噻箩箩哩噻……”
《采蘑菇的小姑娘》是小时候学过的一首儿歌,记得当年不仅学唱,还真和小伙伴去田野间找蘑菇了。但是,没人指引、又不懂识别,哪里能采到蘑菇。这就像有时我去阅读文学经典,虽然努力读了,但是读了很久还是读不出经典的好来,甚至读完整本书都没理清头绪。
密歇根大学文学教授、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托马斯·福斯特在《文学课:如何轻松理解伟大作品》一书中也提到:
小时候,我常常和父亲一起去采蘑菇。在我看到蘑菇之前,父亲常常会说“这里有个”黄松菇,或者“这里有两个”黑色尖顶菇。因为我知道蘑菇一定在那里,所以,找的时候就非常认真。很快,我自己就能发现很多蘑菇。一旦你看见了蘑菇,就一发不可收。语文老师们的作用也在于此,他会告诉你:蘑菇已经近在咫尺。一旦掌握了诀窍,你就可以自己出发,去寻找蘑菇了。
托马斯·福斯特在《文学课:如何轻松理解伟大作品》一书中讲的就是:如何在书中找到“蘑菇”,这是一份提纲,一种模式,一本帮助你破解文学密码的指南。这本书浅显易懂、幽默风趣,是作者为青少年写下的阅读指南,当然也同样适合于文学爱好者。
读完全书,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自己读的书太少了,因为作者在书中例举的书有很多,但我读过的却屈指可数。第二个感触是,原来自己读了那么多年书,读到的多数只是故事情节,并没有深入找出作者藏在现象背后的“蘑菇”,也推翻了自己原有的固定思维:
你以为天下的故事不计其数?
托马斯·福斯特在《文学课:如何轻松理解伟大作品》中多次强调了一个观点:天下的故事都是一样的。故事都是衍生于别的故事,诗歌也是衍生于别的诗歌。
此话怎讲?难道我们看过了那么多的故事,都是一样的?不妨仔细来想一想:如果看过《丛林故事》,你就会想起那个由狼养大的少年毛克利,保护他的是一只黑豹。在另一本书《坟场之书》中,孤儿博德误打误撞来到了坟场,让一群非人类的怪物收养者。如果,你能意识到这两本书之间的关系,那么就赚大了。啊哈!博德就是毛克利!
再比如,众所周知的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对恋人双双自杀的凄美故事,给后人带来了很多灵感,演绎出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西区故事》、《罗密艾与胡里奥》等。还有几乎每隔几年就有一部改编自《哈姆雷特》的电影。因此,作者说:世界上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原创文学。
阅读高手和普通读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阅读高手在读书时不是被动的被故事情节带着走,而是主动思考、探索、发现。眼下的书和曾经看过的哪本书有相似?场景背后的寓意是什么?如果你能提出上述问题,那么,你就会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去阅读理解文学作品,其结果自然是收获多多,乐趣多多。
你以为探险只是为了宝藏?
探险故事是很多人喜欢阅读的题材,在阅读时我们常常被故事中跌宕起伏的情节所吸引。基于刚才所说的,所有的故事都是相同的,作者提出了探险的必备要素:探险者、要去的地方、要去的公开的理由、途中的艰难险阻、要去的真正的理由。
例如:
同样的,我想《老人与海》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一场探险
1.探险者:桑提亚哥
2.要去的地方:大海
3.要去的公开的理由:钓鱼(维持生计)
4.途中的艰难险阻:大马林鱼的顽强反抗,海上的恶劣环境,鲨鱼的掠夺
5.要去的真正的理由:老人是一个失败的胜利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样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抗争。“人是不能随随便便服输的。人可以被摧毁,但不能被打败。”
“真正的理由”和“公开的理由”永远不会是一样的。事实上,探险者往往无法完成公开的任务。(老人最后钓起来的只是一幅鱼的骨架)但是我们通常只关心主人公探险的结果,忽略了探险的意义。探险的真正理由永远是认识自我。
你以为阅读只需要用眼睛去看?
托马斯·福斯特在《文学课:如何轻松理解伟大作品》一书中说道:每一种现象后面一定都蕴藏着某种特殊含义。就像上学时做阅读理解题,但那时候是被动去思考。如果想要找到书中的“蘑菇”,你还得主动去发现,不仅仅是用眼睛去看,要主动跟着作者的思路走,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含义。
作者在书中给我们例举了他在文学作品中发现的“蘑菇”,例如:
1.下雨并非仅仅是下雨。雨可以用来设计情节,也可以用来渲染气氛,雨还可以带来新的生命和新的希望。
2.对于任何一位作家来说,四季的含义都不太一样。有时作家会打破普通读者的思维定势,夏天不再是丰盛、喜悦,而是闷热、痛苦。
3.文学故事中的残缺,是作者故意设置的伟大的“烙印”。卡西莫多是个驼背人、俄狄浦斯有着一双受伤的脚,都可能是一种象征,外表的不同几乎暗喻着内心的不同。
作者藏在书中的“蘑菇”还有很多。其实,为什么老师在给我们解读故事时能够分析出那么多隐藏在背后的含义呢?因为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出了一套解读文学作品的方法。他们发现了文学创作自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规则,这正是帮助我们在文学世界中找到“蘑菇”的秘诀。
古人云:学贵有疑。读完托马斯·福斯特的《文学课:如何轻松理解伟大作品》,我发现了作者为我们剖析的规律、呈现的模式。然而,是不是知道了这些就可以轻松理解所有文学作品了?
当然不是,还需要在阅读时不断思考、联想、提问、探索,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
阅读同时也是一件需要想象力的事情。读者的创造力和作家的创造力同等重要,在二者交汇之际,我们弄清了作者的原意,或者说,悟出了其中的深意。
谢谢你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