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文
第四十章
反[反:通“返”,循环往复。一说意为相反,对立面。]者道之动;弱者[弱者:柔弱、渺小。]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这里指道的有形质,与一章中“有名万物之母”中的有相同。但不是有无相生的“有”字。],有生于无[无:与一章中的“无名天地之始”的“无”相同。但不同于“有无相生”的“无”。此处的“无”指超现实世界的形上之道。]。
二、译文
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方式;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三、解读
本章说明,要想实现天下大治,就必须充分利用弱者,推翻不道统治,走以道治国之路。
“反者”是人们认识客观规律、充分发挥能动作用的具体体现,向对立面转化的现象。反抗是就对立而言,是矛盾斗争的主要形式,目的在于解决矛盾,平衡矛盾,统一矛盾,取得向矛盾对立面的转化。
“反”是合乎道的、运动的,在这一运动中,弱者是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来说,“反”是社会最下层的劳动人民为推翻反动统治阶级所进行的革命斗争。那些缺吃少穿,不堪忍受剥削和压迫,没有权利和自由的劳苦大众,忍受不了暴政,揭竿起义,推翻反动统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历史上的历次革命运动,广大人民群众都是革命的中坚力量。
浩瀚的宇宙之所以丰富多彩、生生不息、和谐有序,在于无形却至诚不移的自然规律在左右着宇宙。人类社会要想繁荣稳定,就必须制定出合乎自然规律的社会法则。老子指出“无”是万物之本,自然规律决定着天下万物的命运,所以,人类欲求“有”必先求“无”,否则,不管社会多么富有,必然最终遭受自然规律的惩罚,其结果是一无所有。
老子贵柔贵弱,一再强调柔弱者的作用,并非希望事物永远处于弱势,而是希望事物完成由弱到强的转化,共同统一到强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