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玉笔记
01
近代中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学者邹韬奋在谈到自己的读书经验时说:
“特别为自己所喜欢的,便在题目上做个记号,再看第二次,尤其喜欢的,再看第三次,最喜欢的,一遇着偷闲的时候就常常看。”
他的这种阅读方法就被我们归纳为“分层次阅读”。
第一个层次是泛读,即浏览。浏览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就是随便翻翻,有兴趣就往下看,无兴趣就中止。泛读一本书时,不一定按图书原本的顺序看,通常是先看序言、后记、目录、内容简介,然后将正文翻看几页,了解大概内容。翻看时不一定从第一章开始看,可以先看结尾,也可以从中间开始翻阅。泛读时通常不会深入了解书中的观点,也不注重细节。通过泛读可以初步确认此书是否值得进一步阅读。
第二个层次是略读,即将泛读时选出来的书,粗略地读一遍,也可称为通读。略读时需要集中注意力,先审视题目,看看全书的结构,然后看开头和结尾,再按书的结构层次顺序阅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略读虽只求概览大意的一种阅读方式,然而,也应做到“略”而不“漏”,保证读后能阐述全书的主要内容及整体印象。在保证阅读效果的基础上,略读也需要强调速度。通过略读可以发现有必要反复研读的书或部分章节,从而进行更深入的阅读。
第三个层次是精读,即认真、仔细、精确地阅读。精读时要将略读选出的书或章节细细地咀嚼品味,是一种充分理解读物的阅读方式,是一种严谨的阅读方式。精读时要按照书的结构顺序,从头到尾,逐字、逐句、逐段地阅读,不仅要弄清字、句、段、篇、章的含义,可以根据文字内容想象所描绘的情景,还要深入思考,理解文中的每一个概念,抓住中心思想,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在此基础上,读者才能对全书的文字、主题、特点、优劣做出评价。总的来说,精读一本书是从内容到形式、从形式到内容、从部分到整体、从整体到部分反复研读的过程。
02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美国学者、教育家艾德勒提出了著名的“阅读的四个层次”,即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和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这四种阅读层次,随着《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畅销,逐渐变得越来越主流。
基础阅读
基础阅读,即处于识字阶段的阅读,也称为初级阅读、基本阅读或初步阅读。这一层次的阅读要求认识文字并了解文字的意思。比如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识字课文《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对处于基础阅读层次的小孩子来讲,了解文字的意思仅指可以根据文字组合来想象画面。因此,基础阅读在我们九年义务教育里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
在基础阅读中,读者会向自己提问:“这个句子在说什么?”当然,问题本身具有多重含义,只是处于基础阅读层次的人只关注最浅层的意义。熟练基础阅读,意味着已经摆脱了文盲的状态。
然而,基础阅读并不是小孩子独有的,很多人阅读一段文字、一本书,仍停留在了解文字意思的阶段。也就是说,对同一本书,如果读书时停留在最表层的读文解字和理解字面意思的阶段,那么我们仍然是处在基础阅读的范畴内的。这一阶段的阅读是我们日常阅读不可避免的,却期望往更深层次去挖掘的。
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即系统化略读,类似于学生时期进行的阅读理解。阅读理解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读完一段文字,可以概括文章大意,了解其中心思想,并能抓住文章的要点。
对一整本书的检视阅读则要复杂一些,至少要明白“整本书主要讲什么”“书的结构如何”“各章重点讲什么”,并能根据所了解的内容对书进行归类,属于学术著作还是大众读物,或者属于哪种类型的小说。
比如读者对本书进行检视阅读,就能明白这本书是介绍阅读方法与技巧的工具书,明白各章分别讲了什么内容,有哪些阅读方法,分别有什么阅读技巧,可以评判网络书店或实体书店对本书的归类是否准确,并可以向其他人介绍这本书。但是对于书中介绍的阅读方法与技巧,读者也许并不能应用到实际阅读中。
通过检视阅读,我们还可以确认是否需要进一步阅读。即使进行分析阅读或主题阅读,也需要先进行检视阅读,这样有助于对书籍进行整体把握。
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即全盘阅读、完整阅读,也是能更好地理解一本书的内容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
通过分析阅读,读者可以对全书有更精准的把握,可以复述全书各部分的大意及重要细节。简而言之,通过分析阅读,读者会将一本书的内容完全消化,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
与检视阅读不同,分析阅读需要大量时间。因此,如果阅读一本书只是为了获得资讯或者休闲娱乐,就没有必要进行分析阅读。
在分析阅读的过程中,读者需要自己提出许多问题。其实,在每一种阅读层次中,读者都会向自己提问,只不过在基础阅读中提问的主要内容是文字的意思,在检视阅读中的提问偏重书的结构、大意,而在分析阅读中提问的内容则更详细、系统,提问的过程就是加深理解的过程。
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是最高层次的阅读方式,是所有阅读方式中最复杂、最系统化的一种。主题阅读不是针对一本书的阅读,而是需要阅读多本谈到同一主题的图书,因此,主题阅读也可称为比较阅读。
然而,只是对多本书的文字内容进行比较还远远不够,通过主题阅读,读者可以提炼出一个关于这一主题的全新论断,这一论断也许在阅读过的任何一本书中都没有论述。主题阅读并不易行,它是具有极强创造性的阅读,阅读收效也最佳。
可以这样认为,但凡写过论文的人,都曾进行过主题阅读。比如,对某一主题产生强烈兴趣,随后阅读大量文献,提出自己的问题与分析,最后论述成文,这一过程其实就包含了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存在两个基本前提:
一是对某个主题产生强烈的好奇;二是阅读多本书籍,参考各种资料,有能力形成自己的分析。
阅读本身就是一个求知的过程,大部分都是由好奇心驱使,主题阅读也不例外。只不过,主题阅读的阅读量更大,阅读的效果也不仅是接受、掌握某一知识,而是产生自己的论述、创新。与分析阅读一样,主题阅读也需要大量的、连续的时间。
阅读书籍,是一项主动的活动,而且越主动效果越好。无论我们进行哪个层次的阅读,探求得越多,提问得越多,思考得越多,分析得越多,收获也就越多。
03
通过对比和分析,我们能看出,邹韬奋先生提出的“泛读”和“略读”大致可对应艾德勒的“检视阅读”,;“精读”对应“分析阅读”。
分层次阅读是由浅入深、逐层深入的阅读方式。这样层层筛选,可以保证我们所读的书既博且精,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分层次阅读中对不同的书有所取舍,对一般的书付出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对精华的书则需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做到详略有别。而若是针对同一主题的书进行分层次阅读,则与艾德勒的“主题阅读”类似。
以上是关于阅读的四大层次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