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见,我还在这里。
好像丧失了写作能力,或者说就是赤裸裸的懒,一个学期没怎么动笔了。公众号长满了野草,可我却没有去打理的欲望。这些年来,一直跳脱徘徊于各种即时信息分享平台,空间、朋友圈、微博,到最后的公众号。总是有个奇怪的定律,每个平台使用一段时间就会被我遗弃,或许自始至终我没有找到适合我的文字汲取养料的繁殖地吧,现在的公众号又发展到了一个尴尬的阶段,至少现在的路似乎走不下去了。
我总是试图探索浸在海水中的不为人们所看见的冰山部分,可是随着向漆黑的海底下潜,我渐渐意识到那些地方太黑暗了,令人寒战和恐惧,是不能被人们看到的深渊,即使是亲近的人,懂我的人,因为这超出了他们理应接受的范围。在他们眼中只有阳光照耀下的我才是令他们放心的,可哪里知道孤独与黑暗早已经侵入骨髓了,居然在与血液的交融中擦出了快感,对此我深感享受。阳光是要有的,可我终究不需要光合作用也可以生活。与此同时,随着自我愈发深入的剖析,秘密就不可避免地逸散出来,这无疑又进一步禁锢了我能将我的灵魂汇成文字所能投以展示的对象数量。对谁而言,我都不是近乎透明的。所以我开始拒绝将它们写成文字展现出来,或者说,写成文字可以,但是展现出来就罢了。
那么一个文字创作者,能够获得最大最直接的辛福感来源便是文字能被更多阅者获知,最好能再评论几句,知己感爆棚。而尴尬点就矗立在眼前,如果天马行空地布置自己的文字,像嗑药一样眩晕在迷幻中,把一切想要描绘的内心想法毫无忌惮地表现出来,不过结局就是把它关到文件夹里或者某个文字分享平台的“仅自己可见”中,除了数段时间后自己回顾寻味,剩下就是暗无天日的雪藏。
不过我还是乐意这样做,就暂且丧失掉被大家关注的满足感吧。有些时候甚至希望自己的阅者能是些丝毫不认识的人,这样我也不需要太过于考虑他们的感受。不过像我这种讨好不了大众口味的野路子小众创作者,能得到的支持估计也只有身边人了吧,公众号的公众二字于我而言本就是个讽刺。
总之,我也不希望给自己加太多砝码,码字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哪些可以见光哪些只能藏在心里,并且这两者往往都是枝繁叶茂地交织在一起的,若是生硬地截掉不能要的部分,为了整体树冠的和谐与蓬勃又不得不把空缺的地方加以润饰和搪塞,不行,那样太累了。所以大抵以后的公众号,很少再能看到写自己内心想法的文章了。
接下来的几篇文章,我想留出一篇给爱情,虽然我至今还是无法描摹这个词语的真正含义,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已经在影响我的生活。剩下的,最近开始读《时间简史》,想把每一章做出读书笔记,像这样信息量炸裂的书,若是不留下些什么,读完也就都忘了。还有那几篇小说,嗯。
生活还是要继续,无论多么颓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