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明天是父亲节,但比起母亲节,他似乎被冷落了许多,有点冷清和寂寥。
想起有一段时间,网上疯传父亲给孩子打伞,自己淋雨的照片。大多数人的评论都在说父爱的伟大,厚重,如山似海……。
峰子当时忍不住说:那只是那位父亲的做法,也许只是本能,他当初并没那么多伟大的想法和哲理。你们可真会分析真会扯!
其实这种情况我相信许多父母都遇到过,我当时是这样做的:1.弯腰低头两人一起打伞2.或抱起儿子,让其打好伞。
一般的伞完全可以够两个人用。
理由: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不能被雨淋生病倒下。在已经做了父亲的人们看来这太假,现在这种胡忽悠胡分析的太多了,一点都不接地气。
当时有微友留言:给广大人民群众塑造一个慈父形象不好么,干嘛揭穿呢?
是啊!想想,我是否太残酷了?父亲何必为难父亲呢?
这是多么好的一个塑造和宣传父爱的题材啊!
网上还有几个有关父爱的故事:
1.父亲带女儿去见妻子,结果在船上无意中被女儿的一把水果刀戳中胸口,他强忍坚持到最后把女儿送到了妻子身边。
2.一家三口去海上旅行,结果中途遇险。小船上只能再坐一位成人,父亲甩开妻子的手上了船去陪女儿。十几年后女儿打开日记本才理解了父亲:原来当时妈妈已是癌症晚期,为了她,父亲才下决心做了此决定。但她却把父亲误解了十几年。
3.以前的盗墓者,多是父子为一组,在一起合作。但却不时会出现在地面上的儿子,拿到古墓中的宝物后就把父亲留在墓底,不再用绳子拉父亲,自己跑了。
后来,聪明人想出个办法:让儿子下墓寻宝,父亲在上面拉人。结果再也没出现过以前的问题。
何也?
因每位父亲都希望自己的后代比自己强,比自己过的好,那是他生命的延续和传承,是他的骄傲,他为了孩子,宁可做其垫脚石,宁可让他们踩在你肩上前行。
在这三个故事中,我最爱和最相信第三个,因为我觉得那才是人性,那才是常理和常情。
(二)
多数人都是很小就能体谅和同情母亲且能感受到母爱,但若要理解父亲和父爱可能只能得等到自己做了父亲和母亲以后。
儿女多半很小就会向着母亲 ,容易理解和同情母亲,也许是因那十个月和母亲在一起的原因吧。
理解父亲真的很难,也许每个男人只有当自己当了父亲,并经过一些事后,才会真正理解父爱体会到如山父爱的深沉厚重。
记得父亲会经常用夸大母亲身体不好或常使唤我们去帮母亲干活的方式心疼和关心着母亲。
父亲和父爱也许是世界上最容易被误解的角色和最难被读懂的爱。
有微友说:父亲是后天建构起来的,母亲说谁是父亲,谁就是父亲,所以父亲们别得瑟。(想想也是!)
(三)
一般情况下,女儿出嫁后与父母联系较多,几乎每天会通电话,离的近的每周都会去娘家,帮忙做饭洗衣,给父母买衣服蔬菜水果等,嗔怪父母与父母聊八卦琐碎。
儿子则没事几乎一个月都不打电话,若去时也多是给父母给钱,喜欢啥让父母去买啥,一般与父亲谈谈国际国家大事经济工作,与母亲谈健康和人情。
究其原因:女人偏注重情感联系偏感性认知,比较注重和细节与琐事之间建立联络。
男人则偏理性重逻辑,认为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喜欢在大框架内搭建联系,认为有些小事没必要过多地去关心关注,每个人都需有其独立的生活及情感空间。
故当儿子长大成为父亲后他还是继续会用男性的思维和方式去理解,看待周围的这个世界,并与之沟通交流相处。
(四)
记得小时候比较淘,父亲常打我,有时打得很毒很狠,曾有一次,正处在青春叛逆期的我,拿了把菜刀要和老爸拼命。
在外地上学之前,我一直不理解父亲,老觉得他对我们太严,对母亲不好,啥事我们都向着母亲,觉得母亲好。
1987那年,第一去外地的上学报到,结果由于我吃青桃太多,闹肚子,一路拉稀不停,腿都没劲了。
我和父亲第一次从县城来到省城,在兰州陌生的街道上,父亲背着我,到处问人找厕所。
在火车上,由于是第一次乘坐,不知道有对号入座的事,结果为座位的事和别人差点打起来。
由于买的是无座票,父亲陪我在车厢连接处,我坐在所带的行李上,他铺张报纸坐在地上,就那样坐了十几个小时。
到学校后,帮我铺床。
找到班主任,说我年龄小,没出过门,请以后让多照顾我。
父亲走的那天,我哭了,因为我看见了他转过身时,那双饱噙泪水的双眼。那一刻我理解了父亲,一下消除了以前对他的种种不满,我从心底彻底原谅了他。(写完这段时,眼泪已爬满了眼眶)
后来毕业工作后,慢慢地,父亲说啥,我都就不怎么和他争辩了,有时假装听着答应着,尽量顺着他的心,和着他的意。
这几年父亲渐渐老了,头发眉毛胡子全白了,背不直了,腿脚不灵活了,衣服穿不整洁了,记忆力减退了……
现在我才觉得他那时真心不容易,母亲没工作,就靠他一人在村卫生所的那点微薄收入,供我们三个上中学,在农村已属相当不易。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从那仅有的一点收入中挤出来点钱,给我们坚持长期订“少年文史报”,自己常看“参考消息”。
在当时八十年代的我们那儿,我们家也算上是“知识分子”家庭了。许多人到我们家来借报看借书看,看过的旧报纸和书要去糊墙,粘鞋底,当卷烟纸,厕纸。
随着自己去过的,见过的,听过的越来越多,年龄越来越大,自己的孩子也慢慢大了,这时才更加能读懂和理解了父亲,越来越佩服父亲。
这几年母亲衰老的比父亲快,父亲多时在陪母亲,在照顾她。家里的许多事父亲想得都较周全,还能帮我们出主意分忧解难。
现在的我,尽量一个月回去看看父母,陪他们说说话,转转,买点东西,给点钱,尽量满足其心愿。
有人说:爱是场辜负的轮回。
当我们未为人母人父时,我们在辜负他们对我们的爱,当我们为人父母后,我们的孩子又在辜负我们。
希望我们都能早日醒悟,早点理解父母,既疼下又爱上,在有生之年,尽量减少点互相之间对彼此的辜负,少留下点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