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敲下这段文字时我知道我将在简书上书写一段新的历史。是的,日更最高成就——1000天!
骄傲吗?自然值得骄傲。且不说文字的质量如何,单单是三年多的坚持就已经值得骄傲了。
说到坚持,我自认很不容易。最开始日更时感觉自己有说不完的话,可更了一段时间后却发现每天的生活千篇一律,实在没什么可写。记得有一阶段,工作完成之余却发现脑袋里空空如也,就连早上发生的事都想不起来。那个时候我打开手机,盯着写作页面愣愣出神。这个时候心里有个声音一直在喊,放弃吧,不就是个日更吗?写了也赚不到什么,不写也赔不了什么,何必为难自己呢?于是我扔下手机,把自己狠狠扔到床上,彻底随波逐流。但是,心里总不得劲,仿佛不写就会失去什么东西。尽管这个东西看不到摸不着,可对我来说却弥足珍贵,一但我真的放弃了就如同放弃自己一样,所以我爬起来继续。一件小事,一段风景,一个人物,只要我看到的我都写进日更,渐渐的我好像抓住了一点什么,但又好像没抓住,那种感觉很让我抓狂。直到坚持到现在我才知道那种感觉叫灵感,是一种发自心灵不吐不快的感觉。
是什么让我坚持下去呢?肯定不是新鲜感,毕竟再新鲜的新鲜感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淡化,而是对文字的一种热爱,一种发自内心的、无可替代的热爱。鲜花会凋谢,绿叶也会苦黄,只有文字才能万古长存。当然,以我目前的水平,并不指望自己的文字会万古长存,但最起码能在我离开这个世界后还能寻找到我的影子。这就足够了,足以让我为之奋斗。
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对我而言却是从茧化蝶的蜕变过程。翻开第一篇日更才发现那时候的我仅仅是文字的堆砌,简直不忍卒读。一年后的日更已经有了很明显的改变,记得我曾经问过相熟的文友,是否把以前的文字全部删除?得到的回答是不。理由很简单,以前的不足刚好证明我的成长历程,有这些文字在才能督促自己更好更快的进步。于是,我保留下三年来全部日更。一来,的确能看到不足;二来,也算是对我过去生活的记录吧。
今天终将逝去明日也终将到来,一个里程碑式的今天并不代表结束,恰恰是新的开始。
不得不提的是,我的时间很紧,紧到基本上都花在了基本生活上,每天只有晚上短短的两三个小时才属于自己。在这几个小时中,日更占去一个小时,剩下那点时间因为劳累根本不想动脑,只好把自己喜欢的放下,看一些不需要思考的网文。而今后我就可以把有限的时间放到我喜欢的文章中来,把自己幼稚的想法变成文字,这是对自己所热爱的最完美的交代。
世界上每一条路都不会平平坦坦,文字的路尤其崎岖。我也曾被名家打击到,凡是出版的作品真是各有各的特点,而反观自己的文除了没有特点还语言不畅,甚至有时候千辛万苦写出来的一篇文却发现早已有人写过,还写得比自己好,比自己有深度,所以我一度认为自己恐怕永远无法超越他们。为此我消极过一段时间,消极到不写文,不看名家作品,只看些大白话的网文。
都说人的崩溃只在瞬间,岂不知人的醒悟也同样在瞬间,而让我醒悟的跟文字居然没有一点关系。我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工地中度过,而我接触的人也大部分都是社会底层,恰恰是社会底层的人让我深刻明白: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肯定不会成功。
事情其实很简单,那是个下雨天,尽管雨不是很大,但一直不停,留在雨中虽然短时间没事,可时间长了同样会把衣服打湿。我们难得雨休,一个个都安静地躺在宿舍床上,透过窗户看到一位中年男人艰难地竖着钢管架。他的身上已经看不到一点干燥痕迹,而且雨滴还顺着他的短发滴落。他眯缝着眼努力把钢管架举起来,想要送到已经搭好的架子上,只是他努力了一次又一次,奈何钢管太滑,他总半途而废。就在我看着他扔掉钢管以为他要放弃时,他却仅仅抬手抹了把脸,又深呼吸几次,再弯腰继续。或许是视线不好,也或许是雨天湿滑,他一次次努力却一次次失败。看不下去的我冲出去帮他,这才结束了他徒劳无功的尝试。我问他,既然送不上去就别送了。他却回答,你不送永远上不去,但送了就有可能上去。
我的生活在继续,我的文肯定不会到千就结束。三年来,有些人来了也有一些人走了,我想我会是留下的那个,直到写不了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