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唯一目的:解决问题

听到:

刘澜老师说自己跟H同学的一个区别是:老师带着问题在学习,老师关注的是知识怎么解决问题。H同学带着永无止境的好奇心在学习,关注的是知识怎么用来写他所在那个写作社群的文章。

老师说:学习的目的只有一个:解决问题。解决工作的问题,解决人际关系的问题,解决怎么过好这一生的问题。

易广兵大师兄根据问题是否明确把我们的问题区分为:感知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三个阶段。

1)感知问题阶段:基本每个人会经历,表现为因为焦虑、恐惧而行动(学习是行动选项之一), 此时的学习是应激式的,学习的目标与方法是没有的或模糊的,表现为永无止境的好奇心。

2)发现问题阶段:相对于感知问题,“问题”二字真正进入你的意识。我们的学习开始有了初步的聚焦,比如开始学习领导力、管理、销售等。大部分人都停留在这个阶段,并且拒绝承认自己是永无止境的好奇心。

3)提出问题阶段:只有把一个问题准确地表述出来,这个问题可能才是相对精确的(不一定正确),针对性的学习才是聚焦的。

以上也说明老师的关于管理的一个结论:管理者最重要的能力和任务是提问,而且是提出正确的问题。

同样,学习者最重要的能力和任务仍然是提问。

想到:

搜索了脑海中关于问题的洞察分类

洞察分类一(明确程度):良构问题,劣构问题

洞察分类二(发展层次):问题的六个层次,也是学习层次,自我认知层次。环境、行动、能力、目标、信念、身份

洞察分类三(主动层次):发生型问题,设定型问题

洞察分类四(难度程度):日常性问题,维持性问题,变革性难题

洞察分类五(领域维度):工作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人生问题

我们的学习是一个劣构的、设定型的、变革性的问题,所以一定一个难题。难题难识别、难界定、难以发现解决方案、难以实施。

因为难,所以需要不断精进,所以大师兄将我们所处的阶段分为三个阶段,大部分人停留在发现问题阶段。

变成: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识别与明确问题。

当自己遇到问题时,表现为困惑、焦虑、痛苦、恐惧等负面情绪,我就要去思考自己面对的根本问题到底是什么。界定问题时,可以利用上边的洞察分类,帮助自己更准确的明确问题,对如何解决和解决难度有更准确的认知。

用到:

反观自己,也是处于发现问题阶段。虽然老师曾经亲自帮助我识别了三个学习方向:好父亲,学习力,工作能力提升。但是,我并没有进一步的加以明确,真正的提出问题。或者说这是一个设定型问题,我需要明确的提出自己的目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