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9

                    粽叶紧缚守纪律  糯米粘合聚民心

        每逢端午,艾香粽糯总映照出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家国情怀。近些年中央纪委通报的多起节日"四风"典型案例警示我们:作风建设如同裹粽工艺,需以粽叶般的纪律刚性束缚不正之风,更需糯米般的团结黏性凝聚干群关系。新时代作风建设当以端午文化为镜,在传统精神内核中汲取治党理政智慧

         粽叶"紧缚"守本色,以纪律刚性筑牢防腐堤坝。铁经百炼锋乃利,玉不雕琢难成器。正如粽叶须经高温蒸煮才能释放清香,党员干部更需通过纪律约束淬炼政治底色。端午文化中的"缠丝扎线"启示我们:作风建设要像包裹粽叶般严密筑牢防腐屏障。近年来,各地涌现出诸多以纪律建设促作风转变的生动实践:江苏省建立"廉洁家风馆",通过党员干部家属签订《家庭助廉承诺书》,将纪律约束延伸至"八小时外";四川省开展"青松廉政教育行",组织干部重走红军长征路,在红色教育中强化纪律自觉;北京市纪委监委推出"廉洁文化地铁专列",将纪律规范融入城市生活场景。这些创新举措如同层层包裹的粽叶,既彰显纪律的刚性约束,又体现治理的温度智慧。唯有保持"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纪律自觉,方能守住"举世皆浊我独清"的精神高地,让清正廉洁之风如端午粽香般沁润心田。

        糯米"粘合"润民心,以务实作风架起连心桥梁。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善治须达情,达情始近人。正如糯米能将不同食材凝聚成和谐美味,党员干部更需通过实干担当粘合干群关系。从脱贫攻坚战中"驻村第一书记"与群众同吃同住,到防汛抗洪时干部冲锋在前守护群众生命线,新时代党群关系正演绎着"糯米效应"。屈原"哀民生之多艰"的忧思启示我们,作风建设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纵观历史,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的为民情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济世精神,无不彰显心系苍生的政治品格。新时代党员干部继承这种精神血脉,将作风建设化作田间地头的躬身实践。通过建立常态化走访机制,在家长里短中感知民生温度;开展"微心愿"认领活动,于柴米油盐里纾解百姓烦忧;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在街头巷尾间筑牢信任基石。唯有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方能将屈原叩问千年的民生之问,书写成新时代的温暖答卷。

        艾草"清香"传正气,以廉洁文化涵养政治生态。悬艾禳毒,以应天时,正如端午挂艾不仅承载着驱邪祛病的美好愿景,更蕴含着传递清正风尚的深刻寓意。在湖北赤壁的"包廉粽、话清廉"活动,粽叶包裹的糯米间,藏着廉洁自律的箴言;长江航道部门别出心裁,将廉洁教育融入端午民俗,通过编廉洁香囊、制清风龙舟等形式,让传统文化成为反腐倡廉的鲜活载体。千年前,屈原以"伏清白以死直"的崇高气节,在历史长河中树起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今天,"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建设,与之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党员干部当以艾草为镜,秉持"受得穷、立得品"的操守,在"风来蒿艾气如薰"的氛围中涵养浩然正气。同时,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以良好家风筑牢防腐堤坝,让"清、慎、勤"成为新时代从政的标配,让廉洁文化如艾草清香般沁润心田,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贡献力量。

        端午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其始终承载着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当我们将粽叶的约束力、糯米的亲和力、艾草的净化力转化为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便能在传统节日与现代治理的对话中,构建起"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水乳交融"的干群关系、"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这既是赓续家国情怀的时代答卷,更是对"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当代回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崇尚廉洁减少腐败弘扬新风正气 2022端午节、芒种将至,为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进一步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
    运河JD阅读 923评论 0 0
  • 纠“四风”不止步,过端午“不纵情” 大东关社区党委委员张玉武 私车公养、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
    大东关社区阅读 877评论 0 0
  • 江河水道上的启明星 逃离的夜 夜幕如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悄然覆盖了罗奇弟生活了十八年的故乡小镇。小镇在黑暗中沉睡,...
    悬崖杉阅读 583评论 0 1
  • 端午节不放松,持之以恒纠“四风” “端午”将至,...
    祥和阅读 760评论 0 0
  • 烹好南粤政治“裹蒸粽”,吃好党的建设营养餐 近日,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在广州顺利闭幕。李希书记在大会上...
    梁亦冕阅读 83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