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看到了很多朋友的喜好,无论何种类型,总会看到不断的更新装备。
欣然,是一个喜欢数码的玩家,最近一次喝茶,随身备了一个相机包,随口问起来,原来,欣然喜欢上了摄影,个人接触摄影的时间蛮久,可是自认为这门乐趣始终也没有跳出光线、角度,构图三者。相机接触蛮多,好一些的可以让你感觉表达到位,甚至超出你的预估 ,差一些的也能讲的清楚。欣然手上这组相机,应该有一两万元的投入了,应该不错,想聊聊他最近在关注什么主题和内容。可是,绕来绕去总是在问,是否应该更换一个更好的机身,更出彩的镜头和更稳定的脚架。要来相片看,也是有些像试机,只是为了表现装备的素质,而没有对画面和内容进行考究。找出来最近的一期摄影大赛的作品观摩,大家想找一个有意思的主题,可是欣然却兴趣缺缺。最终不再谈及摄影,转换了别的话题。
买一套Hi-Fi级别的个人音乐聆听系统是李笛一直在研究的课题,从单元素质,从分频的构成,放大的推动,几乎市面上出色的耳机,放大器,播放器,参数,特点都被他如数家珍,走马灯一样的在更换设备。我也有幸,每次都能在他的热情下,听了一套又一套的设备,并用自己认为并不灵敏的耳朵去努力捕捉他所描述的那个完全忍受不了的声音中的问题。但是当自己努力去找寻问题的时候,感觉自己没有在听音乐,而是像一个专业的医生,在不断的去找寻患者的病症。
这两个故事是真实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当然还有很多类似的故事,我想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接触过。而我可能接触的到的比较典型,但是,我开始没有搞清楚,摄影不是为了最终的记忆瞬间吗?音乐不是为了可以随时享受那段旋律吗?
很多的朋友在从自己的本意,想有美好的图片的回忆,想要更好的音乐的体验,这无可厚非,但是你所追求的是声音的品质还是声音的内容。诚然,太差劲的音响和相机,的确无法如你所愿的获取更加优质的相片,但是我们都知道一个常见的规律,随着价格的上升,我带来的满足感会越来越递减。举例,当我们特别想要一个优质的产品,可能在从最初的时候, 提升不多的价格,就能感觉到明显的品质提高,这个品质,一旦到达了一个阈值的时候,价格哪怕是成倍的递增,所获得的回报就越低。换句话说,3元的果汁和30元的果汁有本质的区别(只是举例),30元同300元有更多的区别,但是300元到3000元所获得的收益,就远远低于前面两个阶梯了。这不是价格的差距不值得,而是差异变得小了。这就像是我们常常说富翁,他们的生活品质在最初有巨大的差异,但是如果同样的是富翁,资产哪怕相差百倍,在自己的生活健康品质上来说,差距可能非常小。原因不是富翁的钱没用,而是这种差异变得不再显著了。
差异随着价格的上升,满意感却在后期不再提升,甚至你可以观察到最后可能还有些许下降,这就是价格和满足的边际点。所以,我们应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追求较好的品质的产品,但是一旦感觉满足了自己的需求的时候,就应该不再在产品本身进行追求,否则就会偏离了我最初的追寻。
从抽屉之中取出中学时候的磁带机,插上耳机,随着沙沙声,熟悉的钢琴流淌入心,拿出来一张自己曾经与父母的合影,那时候父母还是那样的年轻。自己无忧无虑的时候,父母却承受着家庭的压力努力前进,而今,父母慢慢变老,自己却还没有如当年的父母一般笑面生活。那些曾经的记忆,像是清晰的在脑中回放的电影一般,清晰,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