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匆匆又匆匆,繁忙琐碎、时刻充满“意想不到”的工作就这样,在生命的每个普通的日子里重复着重复着,因为琐碎的不断,“意想不到”的不断,生命的每天却都是新的,对于好奇的我心倒也不觉厌烦,偶尔“吐槽”两句,也只是一种不同味道的调剂罢了。
时间过得快呀,衣柜里的花裙子还未曾穿几次,立秋这个节气似乎就已经在眼前招手了,原先总会觉得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呢,那将是一个漫长的历程,自从知道了古人的那二十四节气后,才愈加清晰地感受到了一年中数字上百位的日子,一旦被分割成小份,也不过是手指头都可以数的过来的数字。自打内心感受到时光是“在飞”的那一刻起,这日子便是一天天攀上了“现代化”的速度,先前只是如陆上交通工具,后来更像是天上飞的,再后来就成了出大气层的飞船了,眼瞅着这日子的节奏愈来愈快,自己能做的也就唯有珍惜了,也许,当人生开始懂得珍惜的时候,才是开始有味道的时候,也是有意义的开始吧,一切唯有珍惜难得!
午后时分,天空阴云密布,电闪雷鸣,千万条雨丝噼里啪啦的从空中落下,窗外的榆树、柳树、槐树的枝叶在雨中以不同的姿态摇摆着,地下墙根边不一会变成了浑浊的小溪流......站在窗前,出神地看了很久很久,看天上那道道耀眼的闪电,看腾起阵阵雾气的雨帘,看片片任凭风吹雨打的叶子,看豆大的雨滴落入水洼击打出的水泡泡,耳边更是阵阵震耳的雷声,那一刻,我才真的感受并理解了众多文学作品中的“炸雷”中的那个“炸”字,可不是嘛,那声音不正如逢年过节孩子们点燃的二踢脚吗?而且这气势,这声响,这范围可是千万二踢脚的架势呢!感觉很久都没有听到过这样酣畅淋漓的雷声了,是没有过,还是没有认真的听过呢?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阵的闪电,那一阵震耳欲聋的雷声带来内心畅快的感觉,闪电是一瞬间,雷声是一阵子,而这感觉却足以慰藉干涸的心灵许久啊!

作为干旱的大西北子民,对雷雨别有一分喜爱的感受,有时候觉得只有在那广袤的大西北的戈壁滩上,那雷才打的痛快,那电才闪的尽兴,那种天圆地方,却又色调和谐融为一体的感觉才是宏大,才是壮观!雷声过后大地的那丝颤抖,仿佛是沉睡的大地惊醒的片刻!千百年来,地在下,天在上,大地承载着多少负荷,传承着多少繁衍,却时时都要看天的“颜色”,农耕的人类文化在这天与地之间蜿蜒发展,忍辱负重的大地啊,也许是感到疲惫了,于是酣睡了,一声巨雷,惊醒了梦中的他,雨水落在了地上便化作了无数劳动的汗水......
雨丝密集织成了雨帘,雨丝汇合变成了雨柱,雷声、雨声、悉悉索索的雨打叶片声,稀里哗啦地混杂在一起 那声响堪比任何热闹的节日喧嚣。眼睛看着,耳朵听着,不知怎的竟然想起了迟子建在《秧歌》里对南天阁正月十五在灯盏路上扭秧歌场景的描写“.....两个巷子扭下来,他们就会把烧饼铺里的烧饼吃得一个不剩,把卖羊血汤的店铺里的荤腥味席卷一空.....”呵呵,这是哪跟哪啊,可就是想起来了,许是刚读过不久的缘故吧。这眼前的雷声闪电宛若秧歌队,把昨日的太阳的炙烤、风起的沙尘都席卷一空了吧,把今年树上的的虫子和枯叶都一并打落了吧,那眼前还剩下些什么呢?不久只有满眼的碧绿发亮的叶子,满眼湛蓝透彻的天空了么?哪里管是秧歌队走后地上的一片狼藉,还是阵雨之后地上浑浊的水洼和泥泞呢......这世界,还真是什么和什么都能联系起来呢,佛家不是常道“有就是无,无也便是有”嘛,世界大千,终究只不过是轮回一个而已……
六月的天还真是小孩子的脸,一阵噼里啪啦过去了,蓦地,竟然洒下一片灿烂的阳光。正是午后阳光好的时候,阳光下,那绿的叶子片片发亮,就连屋子里都被照亮了,如同久盲之人忽然见到光明般,看到的欣喜劲还未曾过去,全新的景致便呈现在了眼前,阳光里竟然开始洒下细细雨丝,孩子惊叫到:太阳雨!可不是嘛,阳光这么明媚,雨丝却如此欢畅,涌入眼帘的场景如此温暖怡人、感心动怀,难道是在拍言情电视剧?脑海里荧屏中那一幕幕“不切实际”的剧情开始浮现,可谁曾料想今日却实地观看着现实版的“剧情” ,心中多年的疑惑瞬间大彻。雨丝伴着阳光,就这样明明亮亮地飘洒着,自由,放纵,高昂,傲娇……
是雷声,我再次听到了雷声,是错觉?不是。伴着一片从西边缓缓踱来的乌黑云层,再次听到了由远而近,由疏而密的雷声,仿佛就在一瞬间,雨丝还在,阳光全无,当道道闪电再次袭入眼眸,阵阵雷声再次灌入耳际,光明的世界逐渐暗淡了下来,这难道又是恐怖片的剧情?我狡黠地笑笑。这一个下午,想必是言情剧和恐怖片换着上演啊!倒是也为这个普通的日子平添了不少的新鲜乐趣。眼前这情景是不是有点“东边日出西边雨,倒是无晴却有晴”呢?只是不知道,此时此刻,可有那窈窕的女子站在朦胧的雨雾里频频为情而忧伤吗?
哈哈,随想随想,可真是随便地想啊!切在这里信笔写来,换取一片明朗的心境,自得其乐罢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