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没有出现在阅读计划里的书,一眼就因为名字而被吸引。这本书是一个父亲给女儿写信的合集。里面记录了父女相处的小日常,还有父亲给女儿的建议,特别温馨,当然也能从里面学到为人处世的一些智慧。作者柯继铭是四川大学历史学的博士,文笔特别好,遣词造句充满诗意,其中又不乏幽默,读起来很轻松,就像是听一个邻家哥哥讲故事。以下是我读完这本书产生的思考。
01
父母的爱是对孩子最好的滋养
作者是这样形容自己的妻子的
“她这样的人,心静如水,闲适自若,怡然自得,超脱了世间的得失损益、寂寞繁华,超脱了时间轮回、光阴流逝,无龄地优游在红尘岁月之中。我正式认识你老妈二十二年了,今天的她一如当年。老妈的天性之美,我不奢望你能学习,只祈祷你能遗传。”
“她快乐自在,源自深植于内心的空灵透彻、豁达乐观,这浑然天成,无法复制。”
作者对妻子的爱通过语言描述就可知道,虽然孩子听了可能酸溜溜的,但是这种关系想必会让她对爱情充满向往,而非恐惧。
02
孩子也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作者说因为有女儿,为了做榜样,不再闯红灯,自觉让座祈祷世界和平与安宁。虽然我没有孩子,但是却隐约可以体会到,如果有了孩子,就和这个世界有了一个纽带,希望这个世界可以变得更好,这样孩子才能健康长大。
在《明年更年轻》这本书里,提到过,人类高级的地方体现之一就是有喜欢我们的后代的这个特点。在无条件地对孩子付出爱的过程,也收获了满足感。
03
做真实的父母,而非权威
作者非常坦诚地和女儿说自己在别人眼里品学兼优,工作顺利。但实际则爱看肥皂剧,熬夜,喜欢赖床,打麻将会忘记时间,管不住嘴,身体不舒服就小题大做。作者也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示在孩子的面前。因为他希望孩子面对的是真实的人,懂得真实的人性。
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都是凡夫俗子,血肉之躯,看到这点,就更有可能愉快地接受和承认这个事实。
04
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
作者说,和成绩相比,更希望孩子身体健康,心智健全,自食其力,如果能遵循自己的意愿,照顾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就更好了。小时候如果听到这句话,会觉得奇怪,怎么会有不希望自己家孩子出人头地的家长,现在明白了,其实作为一个平凡人,身心健康,开开心心的就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
05
对应试教育的看法
作者说,对中国的应试教育不抱有太高的期待。但是会在孩子入学的年龄尽可能选所谓的好学校,但是不会要求成绩。让孩子听老师话,和同学好好相处,建立规则意识。
应试也有好的一面,初高中,作者的老师要求熟背古诗文,再后来,作者坐长途车,看到窗外的风景,心里会一遍一遍地朗读那些亲切的文字,也成为了一种享受。这些词贴切,简洁,好听,恰到好处。
这个很有同感,虽然我的背诵功底不太好,但在生活中看到美丽的风景时,突然能想到一句恰如其分的词,那种喜悦无与伦比。
这本书和我平时看的指导类书籍不同,但不知道为什么,特别喜欢。大概是因为这些语句都是作者投入生活写下的真情实感,情感比理论更能带给人情感的共鸣吧。
这种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会是丫头18岁最好的礼物。无记录不生活,因为有些这些点滴记录,那些细节和随时变化的小情绪才得以被真实地保存下来。希望以后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和孩子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