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己在文学上的定位,我看得十分清楚,不过是个仍追捧郭敬明、辛夷坞等青春文学领军人物,时常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文艺小青年罢了。我涉猎的图书实在算不上广泛,至于很多真正的文学大家的文章,倒是一篇也没有静下心来认真读过。
因为上述种种,我总算下了个决心,不管读时有多么枯燥乏味,死板深奥,都要耐着性子攻克一本大家之作。我选择的这第一个突破口便是号称“七年磨一剑”的《第七天》,它出自国际文坛声望最高的中国作家之一,余华。也许这个介绍未免太假大空,但是我还可以抛出一个重磅炸弹,余华被外界公认为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竞争者。
在书店里被这本书打动,出于一个很简单的原因:封面。封面上有一颗特殊的水滴,它就像是泥人张手下那龙飞凤舞的泥塑一般逼真,其实它是一个人的轮廓。这个人呆坐在青黑色的石阶上,也许不可以用“呆”来形容,因为它没有五官,看不出神态,但无端给人一种寂寥空茫之感,却又让人感觉这颗水珠转瞬即逝,有种无法扭转的悲哀。周围的一切都是模糊的,像是晨雾中那灰洞洞的世界,有人影忽隐忽现,指引人进入余华那荒谬、绝望的黑色幽默的世界。
事实证明,阅读一本大师之作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难熬。这本书就好比是一个灵魂的漂泊纪,引用余华本人的话,这叫“借尸还魂”。七天的日子,是杨飞对这个世界的最后记忆,更是一出荒谬绝伦的戏剧,使得我们对这个世界更多了一点看破红尘的失望。的确,我们行走在这样的现实里,一边是灯红酒绿,一边是断壁残垣,心中一半明媚,一半哀伤,却要装出怀揣着对生活无尽美好热情的样子,作为新世纪的青年,继续斗志昂扬走在未来的阳光大道上。
我对这本书感触最深思考最多的是那个名为“死无葬身之地”的地方,即最后杨飞到达的那个地方。死无葬身之地,听起来让人不寒而栗,恐怖得堪比人间地狱吗?初读我也有些震悚,最后却发现它是如此名不副实,这是一个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仇也没有恨的地方,人人死而平等。那里树叶会向你招手,石头会向你微笑,河水会向你问候。我们脑海中所能幻想出来的最美好的境界,这里全都占尽了,至于我们想不到的,那里也是一应俱全。可是,不要忘了,除了死亡,你再没有一条通往它的道路。不知道这是我们的幸运还是我们的悲哀呢?人世间,没有一个如此好的境界!说来也可笑,倘若桃花源真实的存在于人世,那么现在的它岂不是成了土豪们的私家花园,即使竖立上“穷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冠冕堂皇的告示牌也不值得诧异了。说不定,它会成为领导们闲暇之余的度假山庄?可是我敢肯定,如果要舍弃前生的所有享受与荣华,义不容辞地投入那“死无葬身之地”,恐怕他们也会吓得屁滚尿流,离那地方敬而远之。要做到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没有想象中那么轻而易举。
“死无葬身之地”是这本苦难巨著中难得的欢乐色彩,其实它身处的大背景仍然是层出不穷的小人物的悲剧故事。鼠妹因为男友的欺骗而跳楼,她的男友又为了给她买一个墓地而去非法组织卖肾,导致最后自己因为身体的原因死亡;张李二人的凶杀以及张刚父母的挟儿子以令警察局;被强拆致死的郑氏夫妇等等。当然这其中也有令我久久不能释怀的,这也是前段时间闹得轰轰烈烈的事儿了。一群生下孩子却没有钱支付后期费用的父母,他们的孩子被医院偷偷地扔进了小河沟里。当事情被李月珍发现,被报纸杂志披露出之后,医院竟然还敢明目张胆地将这些无辜的小生命称作应该被处理掉的“医疗垃圾!”也许真的,他们已经丧失了作为人类最基本的良知,他们那空洞的躯壳背后,只有一副狰狞的吃人面孔!
这是一本令人叹而观止的书,里面有太多的悲哀太多的无可奈何,因为它实在浓缩了太多的观点,赋予了太多的意义,一次性让我们全部接受实在太困难,所以它被许多网民称之为新闻大杂烩也情有可原。
只是,我们在何时才可以真正将这些意义全部读懂呢?
(本文由新文艺青年杂志 兰草小花 原创并授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