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帮忙的原则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天一个前同事气呼呼的在微信上找我诉苦,原因是他找另一个小同事(原先我们都是一个组的)帮点小忙,那个同事半天没理他。

他生气的说:之前在一起工作的时候没少帮她,现在竟然不理我。因为那个小同事刚毕业,好多不太懂得,这个同事比较资深,确实提携了小同事不少。

我说或许她这会儿正忙着,或者你说的事儿她不感兴趣,你再等一下。

同事还是很焦躁,把聊天记录发给我说,就这个事儿,很小吧,还不理我。

我看了一下,哭笑不得。

果然,最后小姑娘回复他了,帮不上忙。

他要小同事帮啥忙呢?

简单说就是他的弟弟有个免费法律业务,可以帮到一些企业,但是需要联系企业的法务部门。

于是这个同事就找到小同事,希望她能连线一下她现在公司的法务,帮他的弟弟拓展下业务。

这个同事比较耿直,他想的是,这件事有什么不好呢,一来可以帮到弟弟,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到这家企业,一举两得,这么好的事儿为啥就不肯帮忙呢?

这里,在求人帮忙这件事儿上,我的这个同事犯了三个忌讳:

一、所求之事,姑娘不是能帮忙的当事人

等于你找她帮忙,她还要再找其他人帮忙。

况且这件事的重要性到不了不得不帮的程度,姑娘拒绝是正常反应。

二、中间间隔太多人

弟弟——同事——小同事——法务,我相信这件事如果是同事自己的事儿,小同事为报答往日恩情,怎么也会帮忙搭这个线的。

但是是帮你弟弟,对不起,我并不认识他,我为啥要帮他。

三、这件事并不重要

不要把脸刷的太廉价,可有可无的事儿都找人帮忙,要知道人情攒起来不易,不要随随便便的花掉。

很多事本不需要别人帮忙,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只是好多人觉得找人省事,却不认为这对别人来说是一种找麻烦。

到此,我们也得出求人的3个原则:事情重要,当事人能帮忙,不要间隔太多人。

真正的帮忙,是能让施助者在事后有一种重要感,这样他才会认为这样的忙帮的有意义,也能加深彼此之间的友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