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不是所谓的鸡汤文,它是实实在在教你如果找方法有效的去努力。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很多年轻人每天打卡早起和读书,学习一切知识,努力和精神都有了,但缺乏方法,所以一段时间之后,看不到产出,久而久之,最后连精神也没有了。其实我觉得我就是这样的人,所以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迫不及待地想读下去,发现里面全都是干货。
这本书每一章都会分点教你如果去做,解释都非常详细,还配上了很多插图,每一章最后呢会把重要的精炼拿出来总结,还有练习,教你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去实行。下面是我的收获。
个人的价值离不开三大内在要素:第一要素、知识与技能 第二要素、能力 第三要素、天赋 三大外在要素:出身 选择 运气 这本书就是通过这几个要素教你方法不断提升自己。
“有趣是人生的终极意义”、“你还没成功,是因为不够努力”……这些都有道理。但是,如果只是学习这些“道”,却没有相应的“术”和“器”来支撑,你会发现,道理都是别人的。如果你认同“有趣是人生的终极意义”,那么就去思考、去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如果你认同“你还没成功,是因为不够努力”,那就去寻求努力的方法论。虽然“道、术、器”,“道”在最前,然而,“道”是你积累到一定阶段才能悟出来的,倘若没有“术”和“器”,即便知道了“道”,又有什么用?我们很多时候想一步登天地掌握“道”,其实登上的只是空中楼阁。
爱因斯坦说:“如果给我1个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花55分钟来弄清楚这道题到底是在问什么。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足够解答这个问题。”所以花时间澄清真正的问题,以及知道哪些问题需要被解决,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如何才练习才能把天赋转化为能力?
第一、在学习区练习
一个是舒适区,就是你非常熟练、几乎是下意识就可以完成的事情;中间是学习区,就是有一些挑战,可以通过努力掌握的;最外层是恐慌区,远远超出你的能力,当前很难掌握。因此,你需要反思,你现在的8小时工作或者学习内容中,分布在各个区域的比例有多少?如果在学习区的都不到1小时,那你就需要考虑一下了。因为,长此以往,你工作八年,只相当于别人工作一年。
第二、大量重复
学习任何一样新东西,其实是打破思维惯性、进行大脑重构的过程,要建立起重构后的稳定神经结构,需要多次练习,才能掌握。这是一个将有意识变成无意识的过程。
第三、持续获得有效反馈
我们需要以错误为中心,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犯的错,时时回顾,在犯错中学习。
第四、专注
同样在学习区里练习,练习时间也一样,而且也有反馈,最后的结果就没有差异吗?不是,差异很大。比如,同样是学写楷体字,一个在写字的时候听摇滚、想心事,而另一个则是沉浸其中,最后的结果是差异很大的。
我们需要独立思考
在今天,我们所面临的一切社会问题,都很难有一个结论,让所有人达成一致。这种情况下,倘若我们没有自己的想法,而外界的想法又各不相同,今天听这个觉得有道理,明天听另一个又觉得不错,我们会终生处于“一觉醒来价值观就被颠覆”的激荡中。这种激荡,让原本就处于不安、焦虑的我们,活得更加惶恐。
如何独立思考呢?
当我们对一个论述展开独立思考的时候,通常可以思考这些问题:逻辑是否存在漏洞,导致给出的理由推导不足以推导出结论;存在何种隐藏的价值观假设,该价值观你是否认可;证据/事实是否足以支持理由;是否隐藏/模糊不利证据或事实。多审视自己的第一反应,不要轻易相信下意识的判断;多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筛选需要思考的问题,而不是对所有问题都花同样的力气进行思考;跟独立思考的人相处。
如何拥有一个高性价比人生?
事实上,努力跟成绩之间,绝不是一个线性关系。稍加努力就可以做到60分,但是到80分就需要成倍的努力,到90分则更甚。这并非是因为60分的人聪明,而是因为,人生本来就是这样的。对于人生中的大多数事情来说,努力与成绩之间的关系,其实更类似于如下这条曲线:
区间1
入门一样东西,你只需要20-30小时。但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你需要10000小时。所以,如果只是想做到60分,其实付出一点点努力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几乎没有什么不确定因素,会导致你的付出白费。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事情刚开始做的时候,我们很有成就感、热情高涨。以至于我们觉得这件事太简单了,自己太有天赋了,自己就是个聪明人。你甚至想不通,为什么有些人,花费了你几倍的努力,却只做到了八十分而已,你觉得唯一的理由是:他们太笨了。
区间2
然而如果你停留在60分,不再继续努力,你可能永远不会知道:从60分开始,不确定性就开始出现了。60分以上,你可能面临两种结果:如果缺乏正确的方法,很可能努力了却没有成绩;即便有了正确的方法,成绩上升的速度也比60分之前大大降低。这个阶段,你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在试错,所以你有可能会开始怀疑自己,成就感也会开始下降。这也是为什么,那些60分的聪明人会觉得80分的人是“笨蛋”的原因。
区间3
当然,如果坚持挺过了第二阶段,进入第三阶段,而你的运气又足够好,那么你所获得的成绩会呈现指数上升的趋势,因为量变引起质变的临界点出现了。这就好像写文章,起初上手的时候是很费劲的,但坚持一段时间之后,会发现思路一下子通了,变得文思如泉涌。然而,这一阶段的不确定性比第二阶段更大,如果天赋不够、运气不佳、环境不利,都会导致你停滞不前。并且,如果不能继续突破,又放弃了努力,还有可能会掉入此前的第二阶段,继续煎熬。
我们现在知道为什么,来谈谈如果去做?
1.有所取舍
从投资的角度来说,你不可能把所有的投入都放在风险最高的篮子里。所以,你需要分散风险。你不可能凡事都做到90分以上,当然,更不要同时做很多60分的事情。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取舍。有些事情你需要做到至少70分,这样你会超过60分的大多数人,获得最基本的资源回报。并且70分是低风险、回报快,你会从中获取成就感。另一方面,你需要把另一件事情竭力做到90分以上,尽力去搏,但是避免过于激进地追求结果,毕竟投资有风险,机会不是天天都在等你。也就是说,我们的知识和能力分布,应该是“T”字型的,也就是说,在一些领域做到70分,掌握最基础的能力,但是需要选择一个领域精耕和深挖。至于说哪些事情做到70分、哪些事情做到90分呢,取舍的标准有三个:第一,资源分布情况
选取那些90分以上,区间的资源最集中的领域。比如说,为什么创业的人常常是all in(全心投入)的选择呢?因为做到60分的回报几乎为0,只有做到90分以上,回报才会很高。再比如,为什么企业打工的人,很多都期望朝九晚五呢?因为做到60分,也会有相应的回报。如果对物质诉求并没有那么高,对成功的渴望没那么强烈,就可以安于这个阶段,把多余的时间分配到别的事情上。
第二,自身能力、兴趣、需求
本书此前的文章曾经提过,在择业的时候需要考虑能力、兴趣和需求。事实上,人生中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用这几个因素来回答。
做到90分需要熬过非常痛苦的时期,如果能力不够、没有热情、又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在第二、第三阶段这样缺乏即时成就感的情况下,很难走得下去。
2.掌握方法
60分的时候,努力就可以,你有很多前人的方法可以参考、复制,简单模仿加上基本智商就够了。但是,从60分以上开始,就需要技巧了。所以,在60分—90分,你能够获得回报不仅仅是因为你努力了,还因为你在不断地尝试中找到了正确的方法,这是为什么开始获得成绩会比较慢的原因,因为需要试错。也就是说,这里的努力不光光是花时间的问题,而是要找到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到努力的着力点,而不是光做应激性的努力。作者将自己的公众号标语定位“别努力了,你根本不是懒”,正是因为,作者认为盲目努力根本称不上努力,而是另一种大脑偷懒的做法。
3.调节情绪
除了努力和掌握方法之外,你还需要根据所处的阶段调节自己的情绪。现在,既然你知道人生是一条曲线了,就不必那么着急了。你首先需要知道自己处在哪个阶段。如果处于第一阶段,那么很快获得成绩之后,也不要沾沾自喜、浅尝辄止。如果处于第二阶段,也不要妄自菲薄,而是需要不断试错、不断总结。有可能的话,找一个前辈,多向他/她请教、学习。如果有幸到了第三阶段,就怀着尽人事听天命的态度,从资源回报来说,第二阶段已经能够满足你的基本需求了,因此不必强求,静待时机。
喜欢里面的一大段话"如果我们在每次挫折和失败之后,就进入恢复模式,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需要疗伤,那就阻碍了这些挫折和失败给我们带来的全新视角,以及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斗志。而这些全新视角和斗志,才是真正让我们得以走出挫折的方法。所以,每次挫折和失败之后,不要给自己理由去堕落,而是将它当成发展自己的机会,去反思和总结。其实,不管是工作、生活,还是失败、挫折,抑或是我们战胜天性的历程,都会对我们的心灵产生深远影响。当工作、生活、自我、成就达不到我们的期望时,恰恰是我们从中窥见精神与心灵的机会。它们都是一种尝试,能唤醒我们最深处的本性,所以我们不要因为错误的意识而失去了唤醒自己的机会。生命的意义并不是快乐,而是心灵的形成。而这些历程,全都是我们雕琢自己个性的过程。希望我们每个人,都不再做纸牌魔术里的那个观众。"
这本书对于我来说全是干货,为了让自己不忘记里面的方法,我把它读后感的方式整理了下来,也希望能看到这篇文章的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