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前面分享留下的话题,时间管理看似个人的事,实则我们都处在与外界各种各样的连接当中,我们是父母、是员工、是商家等等,每个人都有几个或者更多的角色,而角色越多我们的时间管理受到的挑战也就越严重,所以今天我们跳出具体方法的层面。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时间管理,那就是个人范畴和可控领域这个角度一起来谈一谈:一些你能控制和影响的事情我们可以称之为可控领域,还有一些你虽然感兴趣但无法影响的事情,想象一下一个陌生人开车蹭了你的车,这件事虽然和你有关,也就是说在你的个人范畴之内,但并不属于你可控的领域。放在时间管理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我们接受到领导的任务,来自于手机上的信息提醒(当然也包括红点儿),还有很多计划外的事情。这一系列都与我们有关属于个人范畴,但又不是我们可控的领域,相关经验的人告诉我们可控领域是可以拓宽的,我们也要承认每一个人的可控领域是不一样的,那些高效管理时间人的可控领域一定比我们不做时间管理的人要大得多。
如果你总是认为个人的工作没有节奏感一天忙忙碌碌,那都是你所处的工作环境所导致的,我想这不是一个好主意。
当然前面我们讲到的时间管理二分法,番茄工作法,这相当于你已经建立了一个人的时间管理系统,但是现实生活中,你身边的其他人也许并没有这样的习惯,他们会以他们的方式与我们建立联系,会不断给我们带来“中断”。你很善良,所以你不善于拒绝你也很难干,所以事情也越来越多,直到你放弃了你的时间管理。
比如,微信上的信息除了领导的紧急指令,其他的都可以在中午下班后集中处理,这样别人发不发信息发什么信息你都不可控,但是当你为自己定下批处理的时间,就变成了你的可控领域。
这只是你一天当中的一个点,你可以按这样的思路搭建好自己的工作流程,我们对家人、朋友同事、级领导也要积极扩大可控领域。比如,对与孩子写作业,你要主动告诉孩子7:00~9:00是写作业时间,不会的留下9点到9:30,你对孩子的问题统一解答。你不能让孩子遇到一个问题就来问你一下,这样一晚上来回问五六次,请问你还能做什么呢?关键是孩子也找不到写作业的“心流”的感觉,也没有一个好习惯。对于同事的积极主动管理,我们在番茄工作法已经讲了。再比如领导让你写一份报告,你要先与他主动交流,最好能要一些相关的资料,明白他的思路,想要的是什么。这样写出的报告一定比我们自己思考写出来的报告更接近领导的要求,也就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时间。
总结,总之我们要积极主动扩大我们的可控领域,从个人时间管理提升到以主人公的态度主动管理我们的时间,提高我们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