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1885字,建议阅读时间7分钟。
前几天同事跟我开玩笑说:“书腾,每次看到你的公众号我都觉得自己是在虚度时光。”
这话当然有些夸张了,客观的来说,我的自控能力和学习能力远不如许多大咖,比如我所在的17年目标践行小组的组长张家瑞,每年能读上150本书,每天更新公众号,这都让我望尘莫及。
但与此同时,近年来我也算培养出了一些好习惯,比如每周健身3次,每天阅读2小时以上,每天收听知识性音频1小时以上,每周写作2-3篇文章,每天准点睡觉和起床,每天固定做一次广播体操等。在我所在的朋友圈里,这样的自控力属于中等偏上水平。
如果时光往前追溯,我是如何走上现在这条自律之路的呢?这一切的起点在哪里?我的经历是否能给力图养成好习惯的朋友什么启发?
时间要回到2012年8月4日,可能因为那天过得比较充实,我突发奇想地建了一个excel文档开始写下当天的流水账,总共就写了139个字,这139个字毫无文采,读来不甚流畅,但却意外开启了一项神奇的旅程。
截至2016年12月30日,我已经累计记录了1598天的流水账(约4年零4个月),累计28万字(平均每天176字)。每天我只是用粗糙的语言机械的写下当天的所作所为,偶尔遇到比较充实的日子会写得稍微详细点。这是我培养出来的第一个好习惯,给我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正面效应。
首次明显地尝到这一习惯带来的甜头是在2013年底,那时候我已经写了一年多的流水账,发现首次可以对过去一年进行一个完整的回顾总结。
我从中提取了96件值得一提的事情,经过我这个唯一评委的“郑重筛选”,评选出了自己2013年度十件大事,比如跳槽、台湾旅游、参与罢免庹某签名等,还列出了15个人生的“第一次”,比如第一住真正的农家、第一次看到下雪、第一次被困机场、第一次潜水等。
随后的2014年、2015年、2016年,每年年底我都会抽几个小时的时间快速浏览过去一年的流水账,这个过程就像把自己过去一年浓缩成一部一小时的电影,既可以重温到许多微小而温暖的细节,也可以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潜在变化,在此基础上我又形成了写年终总结和来年计划的习惯。
几年下来,我认为写流水账这一习惯给我带来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1.弥补了许多记忆上的盲点。写了一两年流水账之后,我才发现自己的记忆是非常不可靠的,往往上半年发生的许多事情下半年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得重温流水账时才能想起;另外有时候需要回忆哪件事具体发生在哪一天,我往往只需要在流水账里用关键词搜索一下即可确定。
2.提高了反思的质量。依然还是和记忆缺陷有关,人往往会潜意识地美化自己的过去,而当我把过去原原本本的记录下来时,我就会发现自己在想法和行动方面的诸多改变和缺陷,不再能够欺骗自己,比如说我可能在3月份因为懒惰中断了某项习惯,过了几个月我可能自己骗自己说当时是由于某个不可抗力而放弃的,但是流水账里会清晰了记载了我放弃的那几天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这些都有助于我更好地反省半途而废的原因。
3.带来了掌控感。最近看的《巨人的力量》一书中,有好几位牛人同时推荐大家坚持叠被子这个微不足道的习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在快速变动的环境中这个习惯能给自己带来一种掌控感。记流水账也是一样,当我风雨无阻长期坚持这项简单习惯时,它给我带来一种心态上的掌控感或者说是萌芽状态的自律感。
4.让我体验到了好习惯带来的正面作用。从一个习惯中尝到甜头后,人会不由自主地培养新的习惯。在写了两年流水账之后,我开始慢慢地往上头添加新的习惯,比如记账、健身、阅读、写作、月捐等。
《习惯的力量》一书里讲到这么一个研究结论:科学家考察了一批拥有良好自律的人,发现这些人的共同点就是一开始仅仅从唯一的一个习惯入手进行培养。用吴伯凡心智带宽的概念来看,可以这么理解:
当你还是个比较懒散、缺乏自控的人,也就是心智带宽还很有限时,假如你某一天突然心血来潮,给自己安排了好几个习惯培养计划,这就相当于把好几辆车扔到一条狭窄的马路上,结果只有塞车一途。
这个阶段最好的方式就是只培养一个习惯,让第一辆车跑起来,体验到飞驰的快感,与此同时你就有冲动把道路慢慢拓宽,放上更多的车上去跑,最后建成一条宽阔的高速公路——变成一个高度自控、拥有无数良好习惯的人。
萧秋水老师最近在喜马拉雅上的课程提到一种相类似的观念,她说假如你目前是一个找不到目标的人,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运动,因为假如你天天宅在家里吃零食玩游戏,你的身心可能会慢慢陷入萎靡不振的状态,而当你出去运动时,你的身体会慢慢变好,精力越来越充沛,这时候你就会很想找点其他事来干,生活由此进入良性循环。
所以,我写这篇文章并非试图向你推销每天写流水账这个习惯,只是建议那些想要开始改变散漫萎靡状态的朋友,挑选唯一一个容易坚持的简单习惯,慢慢体会它给你带来的好处,也许未来会就此孵化出你难以置信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