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老巫
|| 每天絮絮叨叨,坚持日更, 第139篇
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很多人码出的文字,多是叙事,画的是“路程图”,干巴巴的,没有一点味道,更别说有美感,不能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价值。这样的文字,就是远离了“风景图”,没有描摹,即不具体。
写不具体怎么办?用影像“定格”法。
为了能写具体,要“定格”,让自己看个够。这样的活动,就是一个有趣的游戏,让自己在游戏中,动用“五官”,催发情绪,文字就自然而来了,不用闭门造车。因为很多人对“现在”有兴趣,对过去没有感觉,再叫他们去回忆,确实有点难。
在观察“定格”之前,要做保健操。保健操有两种,一是形象保健操。给出一个符号,让自己想象是什么。二是逻辑保健操。给出一个观点,让自己立马提出相反的观点,并说出三点理由。如:看电视有益。自己要提出“看电视有害”的观点,并说出三个理由。再如:吃饭无益。自己要提出“吃饭有害”的观点,并说出三点理由。
保健操之后,观察“定格”,就是细看一个场景,让自己用“五官”去描写具体就轻松多了。
听到了什么?远的,近的;清晰的,模糊的;大的,小的;发出声音的是人,还是动物,还是其他什么,能分辨得出来;能用自己的感觉,感受这些声音。耳朵听到了什么,就写什么。养成一个习惯,随时用上自己的“耳朵”。你看,盲人的耳朵就特别的灵敏。盲人看不见,耳朵就要做大用处,用多了,就灵敏起来的。不用则废。
看到了什么?用眼睛看,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特长”。就因为自己认为是特长,所以就会熟视无睹。看久了,看到了,就没有了感觉。带着一颗好奇心去看,再熟悉的环境,我们都要重新来看几遍,发现当下的不同在哪里。吃的,穿的,用的,住的,行的,你都要重新来“看”一次。形状怎样,颜色怎样,质地怎样,手感怎样,大小怎样。
还有人的味觉、嗅觉和触觉,都要充分的榨干它们。我们都要重新认识五官,不让它们偷懒,让它们时时刻刻工作,为我们冲锋在前。
场景定格后,你要好好的善待你的内心,即人的感觉,人的感情。带着一颗好心的心,情绪发生,去仔仔细细的观察定格后的“场景”,会发现更有趣。
创设的场景,能诱导人的文思流畅,情感大发。码字好后,给文章定个好的题目,又尤其重要。一个好的题目,决定了文章的阅读率。多拟几个题目,多推敲一下,给自己的文字选一个读者喜欢的题目。
每次活动结束后,自己给一个时间,限时写作。逼,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活动。逼一逼,文思会更畅通。人,都有拖延症。这样逼一逼,反而更能写出好文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