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很喜欢一首歌,关于郑州的记忆;很喜欢一本杂志,哲思;很喜欢一所学校,郑州大学。
这三样东西承载了我整个高中,可能因为太小,负重太大,没能承受住。
第一次听关于郑州的记忆,是看一档相亲节目,男嘉宾抱着吉他坐在舞台中央,用一种极其散漫的声音轻轻的唱,整个舞台安静的只剩下百无聊赖的音律,却唱到了我的心坎里。
后来听原版的,歌手嘶哑的声音把这首歌重新诠释了一遍,那种略带沧桑,那种慢节奏,那种轻轻诉说,都是我喜欢的,就跟哲思一样。
第一次见哲思,有种古书的感觉,泛黄的封面,最显眼的地方写着“你不会找到路,除非你敢于迷路”,不知道为什么,我就特别喜欢,后来再也没有放下,喜欢它的排版,喜欢它的风格,喜欢它的编辑,喜欢它的一切。
那个时候除了买书之外,开始搜集所有有关哲思的东西,图片,文字,贴吧,微博,明信片,梦想自己有一天能去哲思编辑部看看,亦或者成为一个写手,给哲思投稿,当然也想过去哲思当一名编辑。
因为这首歌,因为这本杂志,我想去郑州读大学。
郑州大学,河南省唯一一所211大学。是我整个高中的梦想大学,我想去郑州生活四年,去看看那个巷子,去看看那里的街道,去感受那里温暖的阳光,体味那里的风土人情,最重要的,想去哲思编辑部。我用QQ加了在郑大的直系学姐,跟她说说关于郑州的梦想,聊聊有关哲思的事,就跟自己一定会去郑大一样。
然而事实无力辩白,我没有考上。
高考成绩出来的时候,我迟迟不敢查,我怕知道结果,怕自己三年的梦想都是空想,怕自己承受不住。可事实总会知道,只是迟早的问题。知道成绩后我很淡定,没有任何反应,一个人做着手头的事,面无表情,完全看不出悲喜。手机显示有短信,点开手机,我把那条短信看了好几遍,眼泪终于流了下来。整整一个下午,我都没有出门,躺在床上默默流眼泪。
朋友发来的信息写着:想必都查分了,或高兴,或惊喜,或失落,或默默忍受,这一切都会过去,只要不忘初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们的人生与他人无关,尽管过程痛苦,做自己想做的,坚持下去,努力追求。一切都会是最好的安排,我们大家在一起。
晚上的时候,外面开始放烟花,我知道那是庆祝今年学校高考出人意料的好,而我的心也因为这个烟花撕开一个大口子,每闪一次,被撒了一把盐。他们庆祝胜利,我在心底哀悼挫败。
我是个胆小的人,没有勇气复读,填志愿的时候也漫不经心,没有哲思,没有郑大的四年我都不期待。
高中三年就那么过去了,一回头发现很多人都渐行渐远,大家散落在全国各地。那个暑假,QQ 群、微信群里,一个个都在感叹,诉说着离别的不舍,我默默地把群消息设置为接受但不提醒,很少点进去看过。
初到大学,我拖着大包小包,一脸茫然的看着大学校门,对我来说不是郑州,不是郑大,什么都一样,也没有多少兴趣去了解。早有学姐学长们侯着,帮你熟悉校园,带你报名,我也收起不开心,跟着学姐到处转转,心底想到的还是拖着行李箱走在郑大的校园里。可悲的是自己不努力,弄得心也支离破碎,再也放不下其他东西。
浑浑噩噩的在大学待了两个多月,每天笑的没心没肺,偶尔嘲讽一下自己的当初,跟室友泡图书馆,逛街,爬山,去海边,玩得忘乎所以,更别说什么目标了,早已经接受了现在的环境,忘了郑大,忘了哲思。
朋友让我去郑州看看,我从未回答过什么,有些事不想再提起。就像郑州,关于郑州我想的全是我的曾经,关于郑州我想的全是我的泪,关于郑州我想的全是我的梦。既然知道回不去了,何不放下,把它留在回忆里。干脆的放下。
可是手机音乐随机播放到关于郑州的记忆,我还是想到往事种种,想到当初的朋友,还是没忍住,眼泪充满眼眶。只是这一次,我没让它流下来,回不去的何不让它留在6月,留在高考之后的那一段日子里。
尽管高考是这一年,大学也是这一年。
这年高三,这年大一,没学会隐藏,没学会张扬,没学会放肆,什么都没学会,也什么都学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