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误解的“色即是空”,其实对我们大有帮助

图片发自简书App

“色即是空”出自玄奘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我们都认为色就是指女人,空就是虚无或乌有,说看破红尘,把女人看做虚无或乌有,便出家做和尚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玄奘是谁?人家是高僧!

所以色并非女色,空也非子虚乌有。

那么什么是“色”?什么又是“空”呢?

下面小编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有形体可见的东西,佛教称它们为“色” “没有实体”、“没有自主性”的称之为“空”

简单的说:“色”是指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就好比一座山

图片发自简书App

               

色,广义言之,乃物质之总称,同“心”相对。

佛教把有形质的、能使人感触到的东西称为“色”,把属于精神领域的称为“心”。也就是说,物质为色,精神为心。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有它各自的因和缘,事物本身并不具有任何常住不变的个体,也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故称之为“空”

就好像你看到一座山,那些土和石头在因缘的聚合下变成了堆积的山,他们只是“因缘的暂时的聚合”,所以山是“空”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佛教认为,宇宙万事万物,没有一件不是因缘暂时聚合生成的,没有一样是永恒不变的,因缘合则生,散则灭。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世间的物质现象(色)在形式作用上虽有种种差别,但它们都有一个共通的性———无实体无固定的自性(空)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因此“色即是空”,是指一切事物都不离空性的存在,以眼睛可以看见的最具体的物质来说,它是由众多因缘条件造成而存在的,因此一切物质虽然存在,却没有实体性、自主性。所以说“色即是空”,由于本身没有固定的实体性,所以可以随因缘条件而变化。

图片发自简书App

当然佛教指示我们以空来观察世间一切事物,并非要我们对事物绝望,或以悲观消极的态度来对待一切,而是让我们适当地看空一些,则既可以淡化人际关系中的追名逐利,又可以做一些自我心理调节不以一时的荣辱为意而心胸豁达                     

有观空的智慧,虽面对同样的环境但感受却不一样。如果能彻悟“色即是空”便能享受无执著的风光,若能体会“空即是色”必能在空的见地上,积极地建设多彩多姿而又富有意义的欢乐人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