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两天的学习来看,看上去《暗时间》讲的就是关于如何学习的事儿,今天换换口味,我们来看看,为什么我们经常会有认知失调的这样一个矛盾行为:明明我知道干这件事儿对我最好,但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颤抖的双手,选择干另一件连我自己都觉得不是那么好的事儿。
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无处不在。
在这样的情况下,举个例子,感同身受就是一种极难的体验。这不仅是因为光靠想象非常难以替代直观的感受本身,更是在于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的感同身受往往存在连自己也不知道的偏差。
比如当你打了别人一拳之后,别人回了你一脚,在对方看来可能这样的力度仅仅代表了回敬,但你获得的感受却不一样,你很容易就会认为这是“加强型报复”,于是你们自认为的“对等回报”在事实上就会变得越来越重,以至于打闹马上变成了真正的打架。
认知失调是天性使然,我们的天性就是用直觉去思考,是短视的,是跟长远利益有偏差的,是完完全全从短期利己出发的。
其实也很好理解,在生存都成问题的时候,眼前利益能够保证我们尽可能先存活下来,多存活一分钟一秒钟都是头等大事,所以我们每个人时时都会面临直觉与理性的天人交战,也就是我们几乎总是处于认知失调的威胁之中。
理性的力量
很多事情,需要亲身经历才能明白,但亲身经历本身,并不必然能够明白,因为通常自己认为解开了锁,而其实可能是由于这锁本来就没锁上。
曾经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思维实验,说给出一组数字2、4、6,你想一个规律,比如说任意三个连续上升的自然数,让别人去猜,他们可以有N次机会用另一组数字来替代,问你符不符合你的规律,从而判断你的规律是什么。
很多人一看,就会用8、10、12来问你符不符合,当你说符合的时候他们就会宣称发现了规律,就是一级等差,且差值为2。当你告知他们不对的时候,他们会很疑惑,然后用2、6、18来测试,当你说符合的时候,他们会非常确定地告诉你,这次肯定对了,连续三个上升的偶数。
这个游戏充分反映出了一个问题,每个人从自己的思维定式出发去推断问题,哪怕经历的是完全一样的事,也可能得出全然不同的结论。
而有一种方法,却可以在并不需要亲身经历的前提下也能搞清楚事情的真相,那就是正确运用理性的力量。
普通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聪明人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惯于用理性思考和深度思考的人,可以动用深度推理能力去分析利弊和本质,对于不确定的因素可以通过收集更多信息来弥补,可以尽可能真实和利用科学的工具去模拟虚拟的失败,从而避免在现实中受到那些显而易见的挫折。
光用理性这一件工具就能避免那些明显有逻辑问题的坑,这就是我们努力克服情绪和直觉化思考的理由。
先验假设
今天我们学的都是有关认知偏差的问题,而认知偏差的最常见来源就是先验假设。
如果你了解过贝叶斯定理,就能更好地理解先验假设,先验假设是你判断当前事件发生概率的条件。当我们的脑中对固有线索的组合存有先验假设,却并不对先验假设的概率进行考虑的时候,就会出很大的问题。
比如在幼儿园门口,一个孩子正在等他的爸爸妈妈,这时过来一个黄头发的小青年,破洞牛仔裤,戴着大金链,一把把孩子抱了,快步离去。
此时你的头脑第一反应可能会是,遇到人贩子了。幼儿园孩子、黄头发、破洞牛仔裤、大金链、不说话抱孩子、走得很急,当一两个因素出现时,不足以让你失去理性,但当这些因素同时出现时,先验假设——这个人是坏人——在你心目中就成为了百分百。
然后你就大摇大摆地去判断在坏人里,他是一个人贩子的概率,丝毫没有考虑过这个不是坏人的情况。
我们通常把这种错估的先验假设叫做偏见。偏见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有时连拥有偏见者自己都不知情,因为要知道自己有偏见先得具备相关知识,有时很多知识的不完备直接导致了偏见不可见,因为在自己的知识体系里想不到偏见以外的可能性。
要彻底消除各种偏见是不可能的,要尽量克服偏见,只有开阔视野,多积累正确的知识,多使用科学的、有逻辑的思维工具。
认知失调的原因
为什么我们常常会做出不符合长远利益的非理性行为?明明知道做某事是短视的,但大脑还是不断告诉我们:管它呢,做了再说!
如果你熟悉进化史的话,就能计算出这样的一个事实,那就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速度远远比我们想象中更快。如果用时间来表示,将地球的历史比作一天,那么到了23点59分56秒才出现人类,而人类在这短短4秒钟之内,99.9%的时间又不处在现代文明。由于我们的大脑进化过程是堆砌和叠加式的,并非全部更新替换,这就使得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其实是带着一个适应远古生存条件的,不断改良但又改良得不太彻底的这么一个工具。
所以你的大脑并不总是受改良后的模块控制,还受到更为强大的,存续年数久得多的源自基因的远古模块的控制。我们说某些人更为理性,更为自律,其实是说这部分人的大脑改良部分更多,改良得更好。
最近大热的《摔跤吧爸爸》主角阿米尔·汗为了两个不同角色,先用三个月时间把自己吃胖,再用三个月减下来的事情被众人当成励志典型。很多人只看到他有毅力,但他若是先演瘦子再演胖子呢?电影结束后未必有动力再减,因为情绪大脑的掌控力太强。
人为地将两个大脑的目标调成一致,就能让自己的“毅力”回归。其实再想想,那是毅力吗?那分明就是利益。(在这里学到东西一定要去用,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状态)
为自己辩解(1)
不知道你们听没听说过“裂脑人”?就是连接左右脑的胼胝体被切除的人,他们的左右脑是没法沟通的。作者在书里举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
有人把两幅不同的图画展示给裂脑人的左脑和右脑,给左脑的图画是鸡爪,给右脑的是覆盖白雪的牧场,之后让他从一堆图片里找出跟他看到的图片相匹配的那张。
结果很有意思,裂脑人的左手(右脑控制)选了一把铁锹(铲雪),右手(左脑控制)选了一只小鸡(小鸡和鸡爪),两个脑半球自己独立工作了,但最有趣的是,当被问到为什么选这两幅时,实验者回答,这很简单啊,小鸡有鸡爪,铁锹是铲鸡屎用的。
这个情况很有意思,选择铁锹的时候,明明是右脑看到了牧场所以才选择的,但右脑不具备语言能力,当左脑负责“说”出来的时候,由于裂脑人的左右脑没法沟通,所以他的左脑是不清楚铁锹是用来铲雪的。但他却不假思索地给出了解释,且自己十分笃信这个解释很显然,很简单。
由此可见,我们的理性大脑非常善于对自己的行为做出立即的、看上去合理的解释,甚至于为了“自圆其说”而编造一些理由来让自己相信确有其事。
为自己辩解(2)
很多真正的理由,未必在明面上的意识触及得到的地方。比如很多人做出买房的决定时,可能告诉自己的理由是,房价跌了政府怎么办?所以政府不会让房价跌。或者是所有人都涌向中心,土地这么稀缺怎么会跌?他们的深层原因可能是想满足丈母娘的需求,同时也想跟上周围朋友的步伐。
再比如另一些人做出不买房的决定时,可能会告诉自己,怎么能花掉父母的毕生积蓄,这太自私了。他们的深层原因也许是风险厌恶,又或者是想更多地花钱在别的地方。
有些人可能自己偶尔意识得到,但不愿意承认这样的事实,比如在想要看电视的时候,给不工作找的理由可能是很冠冕堂皇的:人总归也是要休息的、劳逸结合等……但有时他们可以隐约意识到自己在骗自己,这时就出现了痛苦,所以需要一个更强有力的标的,比如为了健康等。
只要还能有一个理由支持自己想做的事,那么人们总能找到它,并将其当成是最重要的依据,对其中的重要细节谬误忽略不计;而对那些不利于自己的理由,哪怕是更直接、更值得信任的证据也宁可选择充耳不闻,若是发现一点点丝毫不影响论证的瑕疵更是会揪住不放。
解决情绪大脑(为什么会有情绪大脑)
要彻底解决情绪大脑是不现实的,毕竟很多东西是天性和生理反应,是刻进基因里(人类进化只占1%时间)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去尽量让理性大脑在战斗中更有优势。
首先就是培养习惯。就像人体的协调性一样,所有东西都需要多多使用多多操练,才会变得更加好用和强大。
其次是双手互博。我们不怕自己不知道,不知道可以学,更怕的是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也就是说,我们明明不知道的东西自己却认为是正确的。学会常常站在自己的对立面,哪怕最终正面自己还是正确的,那么至少你也知道了很多“如果错,为什么会错,会错在哪里”这样的知识,也是非常有益的。
最后是摄取更多正确的知识。之所以我们克制不了自己,我们的自制力低下,并不是因为我们没用,而是不懂得更多正确的知识。很多人说“我都懂”,在很多时候是陷入了上面说的“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没懂”的陷阱。
有更多正确的知识就能深化我们对很多事情的认知,让我们看得更远,因为很多自制力低下的行为本质是因为短视,长远利益虽然大概觉得自己知道,但知道得不够清楚,知道得不够全面,点对点之间认识不到强关联,就产生不了足够多的以至于可以抵抗短期诱惑的行动力。
hxleihao-田宝文章健身房-理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