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看电影的朋友都爱拿中韩两国电影做对比,认为咱们国家的电影没法和人家比,尤其在揭露社会现实方面。
但这次恐怕要纷纷“啪啪”打脸了,而且是打得生疼那种!
因为,我们国家也出现一部这样的电影:
斩获高票房的同时,引起诸多中国人的共鸣,并且在社会上引起广泛而强烈的大讨论,提升了该问题的社会关注度。
——《我不是药神》
豆瓣评分:9.0。
如此的高分,又是这么多人的评论,可口碑仍旧居高不下,这样的现象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很多经受过电影洗礼的瓣友说,简直拍出了“社会灵魂”!
这是一种多么深邃的观后体验!
可见,这部电影的确直击了我们众所周知的社会问题。
那这个电影是讲了一个多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吗?
其实也不是,就是一个非常细微却又非常真实的故事,用瓣友的话讲,真实到荒诞。
一开始,徐峥扮演的中年油腻老男人,程勇。
他孤单又落魄的坐在自己的,专卖印度神油的小店里。
可他真实的处境远远要比表面看起来的更丧。
因为他不仅面临着被离婚,而且年迈的父亲还得了重病,急需一大笔手术费。但他唯一的收入来源——小店铺,因没有钱交房费时刻都有被关门的危险。
但这时,一个陌生男子突然带着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闯进程勇的生活。
首先,这位男子就是王传君扮演的吕受益,他是一位白血病患者。
他找到程勇的目的很简单,帮忙从印度稍带回一种名叫‘格列宁’的仿制药。
这种药,正版在中国要卖4万,可药效一样的印度仿制药只需500元。
正好,这个小道消息被吕受益知道,经过他的亲自试验,发现的确药效一样,于是,就通过中间人联络到了程勇。
而这个好消息就是卖这种药绝对可以赚钱,但坏消息就是,被警察发现后,就会面临牢狱之灾。
面临窘境的程勇,看着自己危在旦夕的老父亲,决定放手一搏。于是,他答应了吕受益的请求,亲自跑了一趟印度,带回了印度版格列宁。
可是这么多的药,该怎么卖呢?没有值得信任的渠道,白血病患者即使面对非常低廉的价格,也不敢轻易尝试,毕竟事关人命。
这时,吕受益为了达成自己对程勇的诺言,想起了一个人,那就是谭卓扮演的思慧。
她认识所有白血病患者的关键联络人,同时,自己的女儿也是白血病患者,为了赚取女儿的治疗费,每到夜晚,她都会去舞厅跳舞。
经过思慧的积极联络,印度版的格列宁展开了销路。
后来,又陆续召集了同是白血病患者,并且擅长英语的教父,以及帮忙打下手的黄毛。
就这样,因为白血病,四个人走在了一起,一边卖药赚钱,一边也算是救了一些白血病患者的生命。
但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真的掉下来,恐怕也是把你砸死。
程勇带领的卖药小团伙在发展到如日中天之时,引来了正版格列宁的注意。
想想,研究出一份治疗白血病的药,光是前期投入都要多少钱啊!当发现竟然有模仿自己家的药,关键是价钱还是如此的低廉,放在谁头上,谁不生气呢?
于是,周一围饰演的警察出动了。
收到消息的程勇,不禁开始退缩了,毕竟,他真的只是想赚点钱而已。
自此之后,四个人因程勇的一句散伙而分道扬镳。
但等到再次相见之时,曾经的好友吕受益早已被疾病折磨得不成人样,甚至想要自杀。
看到此番场景,程勇再次陷入内疚,直到这位老朋友真的自杀了,程勇也来到了自己内疚感的临界点,他决定再次卖药。
这次,他是真的只为拯救那些吃不起高价药的白血病患者。
此刻,整个电影也由之前的黑色幽默转变为催泪大戏。
为什么会如此,因为吃不起天价药这个真实的问题,的确离我们太近太近了!
就像电影中一个老太太说的,“谁能保证自己一辈子不生病?谁家又没个病人?”
很多观众都被电影后半段直击人心的终极问题,给感动得痛哭流涕。
可是,当我们完全脱离电影,从一个更加宏观的角度去思考时,看似简单的事情背后,其实暗藏玄机。
电影中,为了让观众轻易的感知剧情,把药企做为一个强大的敌对势力进行无情的鞭挞。
但设身处地的替药企想一下,他们也真的很不容易啊!
为了研制出一款能治病的药,前期的研究费用可能高达上亿美金,如果药企不从成品药的销售价格,把之前的投入收回来,试想一下,谁还会去研究生产药呢?
为什么最后程勇会被抓起来,即使他做的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因为,这件事,它坏了社会规矩。
坏了组成社会之前订好的社会契约。
那人命呢?单个的人命在整个社会面前,就是这么的一文不值吗?
这似乎是一个永远循环的悖论!是一个无解的命题。
而我们能做的只有去关注它,去了解它,直到找到解决它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