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深圳后,感受到最大的不同就是这座城市太缺少烟火气。
天南地北的人相聚在深圳,无论是关内还是关外,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近70%的外地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
在深圳,你完全不用在乎自己是否会被地域歧视、抑或是自己融不进去这座城市,这里会有一种莫名的引力,就是你根本不用刻意去融入,来了,就是这里的人!
然而,流动人口太多也意味着这里太缺乏生活气息。尤其是在关内。年轻人占据多数的城市,让你觉得你似乎很容易在这里找到同类。充满活力,追随潮流,各种观念和最新科技更新换代,让人心向往之。但同时,快节奏的生活及工作方式也会让人怀念小城市的慢步调和浓重烟火气。
人都是矛盾的。
过惯了安稳日子的时候,总想着去外面看看。想去看看自己能闯出个什么名堂来,就一心去做了,想着自己还年轻。但是,却没有真正看清自己内心想要什么。
我怀念什么呢?
我怀念去年在武汉,和年龄相仿志趣相投的几个女同事们,一起生活的日子。2018年,我活得很窝囊,却十分开心。每天除工作之外,耽于下班买菜、自己做饭、和舒芸一起追剧的日子。
每个周末,上午睡到自然醒。
秋冬日的时候洗完衣服晾在阳台,阳台阳光很好。武汉值得留恋的季节也就只有秋冬天了。我有鼻炎,最讨厌武汉的雾霾。那时候,冬日里的冰冷的空气混着洗衣液的清香,一直氤氲在我脑海。
洗完衣服,中午的时候打开冰箱看看自己还剩下哪些食材。变着法儿把它们做的尽量好吃以取悦自己、满足自己。吃完饱饱地躺在沙发上,捧起手机,和舒芸两个人裹起我的小毯子,一起哈哈大笑追《我的老板每天死一次》,然后一起吐槽公司的种种不公,吐槽老板。
那日子,很让人沉溺。可是,大家也都知道那种日子也不会永久。我们都是有自己目标的人。能暂时聚在一起,只是因为毕业了必须有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等目标实现了,都还是会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成为自己我想成为的人。而那短短几个月的相处,让我们的关系不仅是同事,更变成了朋友了。
我怀念烟火气。说白了,其实是在直面自己内心!
我想起了我从小就喜欢做饭:很小的时候,会做得菜还不是很多,就只会炒点家常菜,却很乐于在做饭这件事上花功夫。我家和我堂姐家隔得很近。偶尔妈妈忙,轮到我们自己做饭的时候,我们还会互相比较。同样炒土豆丝和豇豆,同样简单的菜,我会和我堂姐比较。我饭菜做好了,她也差不多做好了。我们就会去彼此家里尝尝对方做的怎么样。现在肯定是记不得当初炒的菜的味道了,但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的那种愉悦心情,真是无言描绘啊!
烟火气——小学到高中写作文的时候,我不止一次描绘了包含这个词的意境的场景:旧时家里厨房昏黄的灯光,我和弟弟玩累了坐在凳子上等妈妈做好饭等的快睡着,妈妈额头的汗水,炒菜时放辣椒呛鼻子和打喷嚏的声音,飘窗而过的隔壁邻居家耳鸣的伯伯收音机里声音极大的黄梅调——这些都融在一起了,就是人间烟火。
深圳也不是完全没有烟火气。
堂姐和姐夫在深圳安了家,还有一个可爱的宝宝,人小鬼大。姐夫在福建工作,经常在外,偶尔回来几次。堂姐和她婆婆在这边生活,一方面想安稳的定居,一方面也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她是坚决不会撒手把孩子交给她上一辈带的。跟着她一起,吃完晚饭的时候,去小区楼下的广场溜达,这个时候我才发现深圳也有这样的一面:成群的年轻妈妈带着孩子在广场玩耍,更多的是跳广场舞的大妈们,他们把扬声器开的老大,硬逼得你听进去那熟悉又陌生的广场舞音乐。
这小小的广场,热闹可以从白天早上七点一直热闹到晚上十点。大爷大妈们也多是跟随年轻的儿女来到深圳,帮着他们带孩子。白天孩子们进了幼儿园或小学初中,他们自由的时间就在享受自己的晚年(吵死睡懒觉的年轻人)生活!
这时,我是感受到了烟火气。但是,却又不像家里的那种。我总觉得这群老人是没有归属感的。大把年纪了,其实心里更怀念家乡那帮可以一起闲聊唠嗑几十年、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老邻居吧!
这些熟悉感,就是老人心里的乡愁啊。
难以言明自己想要什么生活,只知道自己远离烟火气太久,还是会怀念。
我想回到大学,周末时在学校东门坐上一辆公交车,上车的时候一定记住且相信同学说的真理:坐在最后几排,把前面的位子让给每个站上车的老爷爷老奶奶,这样就不用频繁给他们让座了。然后车慢慢悠悠地开,车开在哪条路上,下一站是哪个站,到了哪个地方你全都熟悉。没有那么多高大的建筑,低矮安静的平房居民区和繁华热闹的市区的擦肩交错,也路过夏天爬山虎爬满某栋楼房的一整面墙,还有人家颇有兴致在阳台养着开得正好的向日葵……这些风景都尽收眼底,成为来日不可复制的记忆。
痛快去爱
痛快去痛
痛快去悲伤
痛快去感动
生命给了什么
我就享受什么
每颗人间烟火
全都不要错过
……
——SHE《痛快》
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slove0310(仓庚语之)